本文作者:访客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访客 2025-11-10 15:00:30 7205 抢沙发
魏建军和马斯克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达成了共识,站在一起合作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共同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技术创新空间,他们合作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这种合作有助于促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加环保、智能、高效的领域迈进。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长城汽车和特斯拉越来越像?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车企越来越卷的同时,夸大宣传和营销至上正成为一种风潮。然而有媒体发现,特斯拉注册了很久的官方账号“特斯拉法务部”,依然0条微博,签名为“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特斯拉高管陶琳也曾在2025年初时发博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斯拉从来不会付费给媒体买正面报道!只希望消费者能看到全面真实的特斯拉产品信息。”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而这样类似的表态也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专访中看到过。日前,魏建军在接受央视财经《对话》栏目采访时表示,特别看不上车企“宣传自己”的营销噱头,有的车企宣传自己的车甚至突破了物理极限。他认为这都不是长期行为,而且是过度夸张。他甚至处分过在发布会上过度夸大宣传的高管。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魏建军和马斯克反感过度宣发和过度营销几乎达到了惊人的一致,所以特斯拉和长城汽车也被不少网友视为车圈的一股清流。为什么特斯拉和长城汽车特立独行?

舆论风暴中保持平静的特斯拉

特斯拉法务部开通微博四年多以来(2021年6月1日开通)其微博发文数量依然是0篇,“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签名却格外醒目。对比其他一些车企频繁发文,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网络水军和黑公关的攻击,特斯拉显得特别平静,即便是在特斯拉声誉严重受损的2021年,当时刹车失灵事件让特斯拉声誉降至谷底,销量也大受影响,面对网上大量抹黑特斯拉的博主,特斯拉的法务部也没有进行实质的法律行动。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虽然在处理一些公关事件中的做法受到质疑,但她那条“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特斯拉从来不会付费给媒体买正面报道!只希望消费者能看到全面真实的特斯拉产品信息。”却赢得不少网友支持。

陶琳曾公开表示“不会花钱去铲事儿,接受并尊重那些真实的评价,虚心接受批评并改进。但不认可断章取义的负面报道,让媒体失去原来的价值。”而陶琳的态度,正是代表了特斯拉的态度,甚至是马斯克的态度。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要知道特斯拉目前可面临不少挑战,要是换作其他造车新势力早就急了。据财报显示,2024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179万辆,同比下降1.1%,为十年来首次下滑。即便如此,特斯拉依然没有采取一些过激的营销策略。

马斯克认为“公关无用”众所周知。他于2020年解散特斯拉全球公关团队,坚信产品力驱动口碑,而非媒体关系。他依赖个人社交媒体(如推特,现X)直接发声,形成“CEO即公关”模式。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尽管马斯克对媒体公关不屑一顾,但特斯拉的销量依然激增。据财报显示,2021年其全球销量93.62万辆,2022年131.39万辆,2023年跃升至180.86万辆。2024年是特斯拉近十年第一次销量下滑,原因有很多,有比亚迪的强势,也有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等因素,整体1.1%的销量下滑依然高于市场预期。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49.7万辆,同比增长74%,创单季历史新高‌,超越了豪华汽车制造商奔驰的同期销量。Model 3与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合计交付48.12万辆,占据了总交付量的绝对核心,高于分析师约44.50万辆的预期。其中特斯拉Model Y靠自己的硬性实力拿下了9月SUV销冠车型。第三季度,其在中国的交付量达16.92万辆,环比增长31%,这意味着特斯拉在全球每售出三辆车,就至少有一辆来自中国市场。

但是特斯拉依然面临不少挑战。财报显示,2025年三季度,特斯拉营收2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7%,净利润13.73亿美元,同比下滑36.82%,这也是特斯拉连续四个季度净利润出现下滑,相比去年同期8.69%的净利率,今年三季度4.94%的净利率同样下滑不少。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吹哨人”魏建军

官媒认证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是车圈的一股清流,也被誉为车圈“吹哨人”。

魏建军曾经也想模仿流量企业家,尝试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为长城汽车吸引流量‌,很快他就发现这并不适合长城汽车,直播并未带来预期的市场效果,反而加剧了研发投入与营销成本之间的失衡‌。

2025年,魏建军明确提出了“不做过度营销”的原则,个人直播基本停滞,并停止了《魏建军的周末》等短视频栏目‌,更倾向于通过深度专访来输出思考,并将“核心部件终身质保”等实在承诺作为宣传重点。

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表示,放弃直播并非说明魏建军没有影响力,相反魏建军一举一动都被网友所关注,包括魏建军提出的看不上车企营销靠宣传自己,也被大量的网友点赞支持。长城汽车从盲目追逐流量回归到以产品和技术为核心的价值营销‌,这一转变反映了传统车企在新时代营销中的理性思考与战略定力。

央视财经报道显示,魏建军和长城汽车坚持长期主义、技术自立的经营理念,以及敢于直言行业乱象的勇气,在过度营销和内卷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独特‌。

值得强调的是,魏建军多次公开批评行业弊端,如部分车企依赖补贴生存、技术造假、过度内卷等‌。他早期预警恒大风险、质疑隐藏式门把手安全隐患等言论,虽一度被误解,但后续逐渐被验证其前瞻性‌。这种“吹哨人”姿态,使他成为车圈少有的敢于说真话的企业家。‌

公开资料显示,没有把重心放在营销上的长城汽车,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实验室,引进高端设备,旨在提升产品质量而非追逐短期流量‌。魏建军曾表示,他本人拥有20年赛车驾龄,在一线亲自参与产品测试,这种“质量先行”的策略,使长城汽车在海外市场也已经树立高质量的形象‌。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1233292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和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均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新能源车型‌全年销售321,795辆,同比增长22.82%。海外市场表现出色,‌全年销售453,141辆,同比增长43.39%。20万元以上车型‌:全年销售309,588辆,同比增长37.13%。

为何特斯拉和长城汽车站了一队?

长城汽车和特斯拉之所以能站成一队,主要源于它们在行业浮躁环境中坚守的独特发展理念和战略定力。在内卷日益严峻的车圈大环境下,两家能够独善其身,不仅没有弱化品牌,反而让消费者对其更加信任。

目前来看,长城和特斯拉都是回归制造本质。面对行业同质化竞争和过度营销的乱象,魏建军提出“‌敬畏资本不被裹挟、重视用户不做过度营销、恪守底线不逐短期利益、爱惜产业不损生态”的“四项不为”原则。

‌‌这一说法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印证。如长城汽车是为数不多的搞环境风洞实验室、碰撞测试等硬核研发的车企,长城汽车拒绝炒作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远期概念也显得特立独行。在研发投入上,长城2024年投入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66.36亿元。

魏建军与马斯克的联手,背后的合作秘密揭晓!

特斯拉能成为全球电动车一哥不是没有道理。特斯拉的成功则源于其‌技术先发优势‌和‌高效的用户触达模式‌。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开创者,特斯拉凭借电池技术、自动驾驶(Autopilot)和一体化压铸工艺等核心创新,创造了短短十年成为新能源车行业“扛把子”的神话。

据财报显示,2024年研发高达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9%。2025年前三季度再度投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41.79%。舍得砸钱研发,让特斯拉始终保持技术层面的领先。‌

尽管特斯拉几乎不投放广告,但是消费者却在无形中为特斯拉宣发。如用户自发分享的用车体验,和快速交付、透明定价的直营模式实现高效转化‌,这种高效确实更能触动消费者,有用户因一些新势力车企交付周期过长而转向特斯拉。

长城和特斯拉的共同点都是拒绝内卷,通过差异化路径避免行业恶性竞争。‌长城汽车‌以“泛内燃机化、新能源多元化”等战略,强调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布局‌。‌特斯拉‌则通过持续技术迭代,如国产化率超95%的成本控制,通过用户直连,巩固科技品牌形象。两者看似风格迥异——一个主打高端智能电动车,一个深耕SUV与混动技术——但在对待宣传与营销的态度上,却惊人地趋同。

这种对过度营销的共同抵制,折射出两家企业在喧嚣市场中的战略定力:与其靠话术吸引眼球,不如用技术与品质赢得信任。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特斯拉与长城汽车以“少说多做”的姿态,为行业树立了务实标杆。或许正因如此,它们才在浮躁的环境中显得愈发相似,也愈发珍贵。

在车圈越来越内卷的情况下,也为其他车企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样本。‌

作 者 |梦萧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6025.html发布于 2025-11-10 15:00:3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20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