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首家民营银行八周年:存款利率八连降,净利润砍半却分红三亿
山东首家民营银行八周年之际,面临存款利率八连降的挑战,尽管净利润减半,但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责任感,该行不仅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还通过降低存款利息负担,回馈股东和社会,在八周年之际,该行分红三亿,展现了其稳健经营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尽管面临困难,但该行依然坚持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文|子弹财经
曾被视作民营银行"黑马"的山东威海蓝海银行(简称"蓝海银行"),在今年7月初迎来开业八周年。
回顾蓝海银行2024年的业绩,营收和净利润呈现出"断崖式"下跌的局面,分别同比下滑了39.42%、47.83%,引起外界关注。
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民营银行,也是全国第12家获批成立的民营银行,蓝海银行在2017年6月29日正式营业。
成立初期,蓝海银行规模扩张迅猛,2020年是其成立的第四年,净利润为3.37亿元,同比增长132.36%。此后在2021年,该行净利润达到6.15亿元,在19家民营银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与新网银行。
然而,该行2024年净利润突然降至4.15亿元,在民营银行之中的排名也跌至第七名。业绩承压之下,该行分红金额超过3亿,仅次于网商银行。2024年下半年,该行董事长、行长这两个关键岗位接连换帅,对其稳健发展是一项重大考验。
2025年以来,该行存款利率连续八次下降,并收到两张罚单。为何盈利指标变差?新高管团队能否重塑竞争优势?曾经的民营银行"黑马"如何再现高增长?
1、定位O2O类互联网银行,存款利率八连降
成立之初,蓝海银行定位于线上线下融合的O2O类互联网银行。
在线上,以数字技术赋能海洋经济领域的供应链金融和个人端的普惠金融服务。在线下,助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命名上,"蓝海"寓意着深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起民营银行,零售客户会想到微众、网商等头部银行,而对蓝海银行较为陌生。该行特色在于借助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海洋经济。
在产品布局上,以供应链金融与消费贷为主。尤其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的消费贷,2019年至2020年的贷款余额占比超八成,分别为83.35%、87.78%。
从股权结构来看,该行显著特色是由产业资本发起设立,主要股东为威高集团、赤山集团、迪尚集团等7家山东本地民营企业,注册资本20亿元。
其中,威高集团出资6亿元,持股比例为30%,是该行第一大股东。
横向对比来看,我国2017年共设立了9家民营银行,蓝海银行排在第几位?
「子弹财经」翻阅年报发现,该行2024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快速下滑。该行营业收入14.52亿元,排在第四名;净利润4.15亿元,排在第三名;资产总额555.43亿元,排在第四名。
综上所述,在同年开业的民营银行之中,蓝海银行整体处于中上游水平。目前,该行恰逢开业八周年的关键时点,最新披露其有效客户数突破2000万户。
2025年上半年,蓝海银行连续八次下调存款利率,在民营银行之中较为少见。最近一次发生在6月末,该行将7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下调至1.25%。
「子弹财经」查询蓝海银行App的存款产品信息,除了7天通知存款,目前有大额存单和"蓝宝宝"定期产品两类。
截至7月初,该行1年起以内的大额存单产品均为告罄状态,2年期及以上大额存单产品显示为转让中。
"蓝宝宝"定期存款实行5月末公告的存款利率,其中5年期利率最高,仅为2%。
图 / 蓝海银行展示的存款产品界面(来源:蓝海银行App)
(图 / "蓝宝宝"定期存款产品利率调整公告(来源:蓝海银行App))
频繁下调存款利率,目的在于稳定净息差。
此前,金融监管总局披露了民营银行2024年各季度的净息差,分别为4.32%、4.21%、4.13%和4.11%,已看出回落态势。蓝海银行2024年净息差为2.35%,低于民营银行平均水平。
2、盈利"断崖式"下跌,3亿分红存风险
回顾过去五年,蓝海银行凭借着2020年净利润翻倍,被称为"明星民营银行"。此后,从盈利表现、总资产与资产质量三个维度,能直观看出其增速下滑。
一是在盈利表现上,该行2024年末营业收入14.52亿元,同比下降39.42%;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滑47.86%。与2020年净利润增速132.36%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
二是在总资产规模上,2024年末达到555.43亿元,而2017年同期开业的苏宁银行与众邦银行,资产规模均超过千亿。增速上,从2020年的25.14%降至2024年的5.26%,尤其是2023年之后,总资产增速降至个位数。
三是在资产质量上,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实现有效压降,从2023年的5.07亿元降至2024年4.74亿元。不良贷款率在2020年至2023年持续上升,2024年降至1.3%,反映其风控能力增强。
为何蓝海银行2024年盈利会出现大幅下跌?哪些指标能看出利润被侵蚀?
「子弹财经」翻阅其2024年报,发现利息净收入从2023年的21.77亿元,降至2024年的12.27亿元,同比下降43.64%。这是该行净利润下滑的主因,而此前利润贡献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贷款。
数据显示,2019至2022年,该行消费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83.35%、87.78%、73.22%及72.38%,通过线上化平台实现跨区域营销。从2023年开始,该行年报不再披露消费贷款具体数据。
净利润的下滑,与消费贷款余额占比回落呈现强关联关系,背后是监管对于民营银行异地展业的全面排查。
2021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2022年,监管部门下发14号文,将存量业务整改过渡期延长至2023年6月。
2021年上述政策对蓝海银行业务造成较大影响,近两年通过自营业务转型,推出了个人汽车金融、小微信贷等普惠金融产品,但没有培育起"拳头产品"。因此,在消费贷规模压降之下,该行2024年盈利遭受重创。
「子弹财经」注意到,该行2024年盈利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仍实施了大手笔分红。
该行第五大股东兴民智通集团在其2024年三季度报告中,展示了从投资蓝海银行中所取得的投资收益现金为0.3亿元。
按其持有该行1.9亿股、占比9.5%来估算,蓝海银行2024年分红金额约为3.18亿元,约占2023年净利润的40%。分红金额在19家民营银行中排第二,仅次于网商银行的4.21亿元。
(图 / 兴民智通集团投资蓝海银行获得的投资收益现金(来源:兴民智通集团2024年三季度报告))
究其原因,或与股东财务状况不佳有关。第一大股东威高集团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68亿元,同比下降27.52%。第五大股东兴民智通集团,2020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了18.19亿元,现金流较为紧张。
分红后,该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下滑。2024年,该行资本充足率为13.37%,同比下滑0.8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6%,同比下滑0.57个百分点。
3、监管罚单折射合规隐患,董事长行长接连换帅
近两年,蓝海银行频繁接到罚单,折射出内控与风险管理的违规问题。
2025年以来,该行已收到两次罚单。第一次在4月,因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被罚款17万元。第二次在5月,因违反信用信息提供相关规定,被罚款20.9万元。
(图 / 蓝海银行2025年4月和5月罚单)
此前在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该行共收到6张罚单,处罚事由包括:未按规定报送客户信息;跨区域违规放贷;内控管理缺失,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对个人账户使用监管不到位等。
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2024年4月中旬的罚单,该行违反了2021年监管部门严控跨区域经营的禁令。
处罚显示,该行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70万元。同日下发了两项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于时任该行北京软件开发中心风险大数据研发团队总经理助理李兴华罚款5万元,时任该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波罚款5万元。
(图 / 蓝海银行2024年4月有关跨区域个人经营贷的三个罚单(来源: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网站))
此外,在业绩滑坡、罚单不断等挑战下,2024年下半年该行高层进行调整。
原董事长李勇离任,由宋学峰接任,此前担任该行行长;王业方担任副董事长、行长,此前担任副行长,属于内部提拔。
高管团队调整后,该行提出"普惠金融"转型战略,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目前,该行已推出"小康贷""蓝邸贷""助业贷"等小微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客户数达8.57万户,同比新增2.72万户。
然而,横向对比来看,该行小微金融并未占据优势,同年成立的中关村银行2024年末小微企业客户数已达25.69万户。
新领导班子能否带领该行重回发展快车道,如何摆脱消费贷规模下滑的不利局面,尚有待时间验证。
4、小结
蓝海银行曾被称作明星民营银行,源于发展初期高增速的发展态势。
然而,伴随2021年监管部门出台了异地互联网贷款管理新规,对于长期主打消费贷业务的蓝海银行是较大冲击,因此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局面在2024年逐步显露。
如今,站在开业八周年的转折点上,蓝海银行从稳健经营的视角出发,应注重两方面的转型任务:
一方面,加快建设线上化的普惠金融平台。立足山东省海洋经济的资源禀赋,开发更多个性化的小微金融、三农金融产品,并对标中关村银行、众邦银行等优秀同业的普惠金融战略。
另一方面,盈利模式多元化并提升风控能力。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蓝海银行不能仅依赖单一的信贷产品,而是要拓展小微企业理财、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此外,在抗风险能力方面,该行要优先提升资本充足率,优化完善数智化风控平台。
2025年,该行能否实现普惠金融战略转型目标,「子弹财经」将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