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斗级营蝶变,历史与乡愁交织的风景线
武昌斗级营经过改造,成为一道充满历史韵味和乡愁的风景线,这里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元素,同时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成功实现了古今融合,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乡村的温馨,是一条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这里不仅展现了历史的痕迹,更留住了人们的乡愁,成为城市中的一片独特风景。
麻辣财经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刘玄夫 费帆 王越 张雨琪
摄影 通讯员肖敏
11月16日,在雄伟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与汉味美食街的武昌户部巷之间,一条千年古巷斗级营(清朝时期的军粮库),经过修旧如旧,融合传统风貌与现代功能的街区,面貌焕然一新(见下图),开始迎接八方游客。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历史风貌留存区域,斗级营位于京广线武昌入城口,修缮后的建筑立面延续了古韵特色,打造的小微景观融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这片区域的“美颜升级”。耳边火车呼啸,身边意趣盎然,让这条承载武汉人记忆的老巷,给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武昌区“四线一口”一道“看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的城市风景线。
一砖一瓦皆历史,城市更新唤醒“古韵+新潮”的文化体验
武昌斗级营,曾是宋代古巷、明代“广积仓”、清代军粮库的所在地,因用“斗”为士兵发放给养而得名。斗级营改造工程中发现一块长约1米,用楷体书写“武昌府署地界”的麻石碑,石碑静静诉说着它作为武昌行政与经济中心的过往。
自启动斗级营综合改造提升工程以来,武昌区以“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城市更新保护性开发。该项目位于武昌蛇山北麓与汉阳门花园之间,东起始于黄鹤楼,南侧紧邻武汉长江大桥,西端抵达汉阳门花园。整体更新工作通过民国建筑的展示、历史名人遗址的发掘以及老字号业态的创新,引领区域文化实现升级,肩负起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武昌古城“景观复兴、文化复兴、业态复兴”的历史使命。
据斗级营招商运营相关负责人介绍,被拆除的这批建筑都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多层建筑,一些历史建筑则在这次改造中被保留并“活化”利用。斗级营项目(见上图)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中将近一半的建筑面积是保留并修缮的历史建筑。
斗级营建筑群,在商业空间融合了文化、艺术、美食、音乐等多元业态,生动重现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貌。由本土壁画创作团队“超级画咖”与希腊街头艺术家威迪携手创作的巨幅壁画《玉笛黄鹤》,不仅让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蕴含的千年诗意鲜活地呈现在墙面上,更成为武汉一处亮眼的文化地标。仿生萤火虫激光灯等现代艺术装置,则营造出“古韵历史 + 新潮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从诗词民谣到历史情怀,业态创新激活古城文化基因。改造后的斗级营在业态选择上,秉持“文化赋能商业”的核心理念,将街区塑造成为“武昌古城文化聚集地”以及“多元生活方式的集合地”。
徐荣廷公馆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曾经是民国时期中国著名实业家徐荣廷安享晚年的大公馆,为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在建筑外侧还刻有“徐宅墙”的界碑。斗级营街区改造后,将徐荣廷公馆一分为二进行展示,一边是立中堂国民影像艺术馆,展示武昌的历史文化;靠近民主路一侧则是武汉市最大旗袍连锁品牌唐书汉旗,为游客提供换装拍照、打卡、传统服装租赁、武昌文化周边文创产品及茶饮服务。
背靠蛇山,武汉长江大桥下的漫咖啡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周边设施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区域。点上一杯咖啡,坐在休闲区域,游客可以充分感受到长江的壮丽景色和老武昌的独特魅力。
“我们希望能让传统茶文化与历史古街相互交融,激发更多年轻人对茶文化的兴趣。”位于街巷中部的闻清舍民谣茶馆老板海凡,一边弹着吉他,一边轻声哼唱着民谣,为这条街巷增添了别样的韵味。
华拾书店作为全国首家诗词主题书店,其“重拾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忆,引领市民诗意生活方式”的品牌愿景,让其在斗级营成功出圈。书店后门山上就是长江大桥桥头堡,京广铁路,在这里可以体验到“耳边火车呼啸,店内诗词澎湃”的独特场景。
站在街区霸王茶姬的店铺前,市民王芳感慨万千:“从小在这儿长大,搬走的时候心里满是不舍。”斗级营改造面临搬迁时,她曾忧心“老巷子的灵魂没了”。不过,当看到年轻人身着汉服拍照,小宋唱片店里播放着老歌时,她感觉斗级营重新焕发了生机!王芳笑着表示:我隔三岔五就会来逛逛,希望曾经的街坊邻居也常回家看看。
串联城市文脉:街巷与江景间的“诗和远方”
作为武昌古城“新纽带”,斗级营西接汉阳门花园,东连黄鹤楼,北通户部巷,步行10分钟即达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实现“汉味烟火气”与“历史文化味”的无缝衔接。
在斗级营西入口处,老人们围坐在汉阳门花园内中老枫杨树下,讲述着民主路过往的故事,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笑声清脆响亮。站在汉阳门花园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长江的壮阔与大桥的雄壮尽收眼底。此刻,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中。
漫步斗级营街区,改造过程中留存的斗级营的梧桐树,巍峨挺拔,屹立在斗级营街区内,见证了街区无数岁月的变迁。白天,青砖黛瓦间镌刻着时光的印记,阳光透过民国风格的窗棂斜斜地洒落在巷子里,恰似一幅灵动的千年古画。夜幕降临之际,坐落在斗级营山坡上的街区LOGO与仿生萤火虫灯串沿着绿道逐一亮起(见下图),空中廊桥的光影于青砖墙上缓缓流淌,暖黄色的灯光为飞檐翘角勾勒出一道金边,整条街巷刹那间变得浪漫起来。
“街区夜晚灯光开启时间与市政路灯保持一致,既确保夜间游览安全,又让光影艺术与自然夜色和谐交融。”武昌古城斗级营策划经理介绍道。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斗级营的白天藏着历史,夜晚却在悄悄写诗。”
而斗级营东侧,老一辈武汉人记忆中的司门口天桥之下,曾是通往黄鹤楼与万里长江第一桥的必经之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走廊”。斗级营在“黄金走廊”上,以竹节和古风元素精心打造的“斗里有市集”布局精巧,与户部巷大舞台“隔街相望”,18个摊位秩序井然地营造出一方闲适惬意的“慢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轻松地逛街、拍照,享受被文创和趣味包围的惬意。
斗级营的活化更新,不仅对千年粮仓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更在“铁路入城口——长江生态带——黄鹤楼文化圈”的空间脉络中起到了有机衔接的作用。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京广铁路武昌入城口的关键节点,斗级营的城市更新是武汉“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提升的鲜活实践。通过打通“步行双系统 + 灵活后花园”,街区将黄鹤楼文化圈、汉阳门江滩、蛇山生态带进行有机串联,使之成为武昌古城乃至江城武汉的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来源:麻辣财经)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6261.html发布于 2025-11-16 14:14:5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