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男子编制梦碎,巨额钱财遭诈骗,检察官警示,小心声称‘花钱就能解决工作’的陷阱

访客 2025-11-06 14:15:51 53180 抢沙发
男子因轻信“花钱就能解决工作编制问题”,结果被骗走137万元,检察官提醒公众,面对声称能搞定工作的说法,一定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诈骗陷阱,此事再次提醒求职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切勿轻信不实承诺,以免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麻辣财经记者 黄忠

通讯员 叶茹茹

实习生 陈茜

“哥,你工作的事,局长秘书已经在帮忙运作了,你别着急”“领导的秘书8月底能‘出来’,你放心,被双规不影响退款,但需要你出20万元封口费”……

这些来自“领导身边人”的消息,让求职心切的小王深信不疑。但他没想到,自称“某市局长秘书”“某省直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等能够帮其解决“编制”的“大领导”,竟然都是由同乡好友张某一人所扮演。

到头来,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男子不仅“编制”梦碎,而且137万元被骗走。11月5日,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检察官以案说法,提醒警惕身边的不法分子。

承办检察官介绍,2022年初,大学毕业的小王正在为找工作发愁。此时,好友张某为其介绍了某单位的一份“合同制”工作。入职后,小王内心更加渴望得到正式编制。此时,他想起热心的张某,并向张某咨询如何报考。殊不知,张某早已因沉迷赌博被单位辞退,正四处寻觅“财路”。他敏锐地察觉到,小王渴望获得正式编制,便谎称有“门路”,只需要找“领导”运作一下,无需报考就能“转正”。

“太感谢了!你看看该怎么运作,我来配合。”小王信以为真,内心对张某感激不尽。

2023年初,张某为小王精心编织的诈骗剧本就开始上演了。

首先登场的是手握实权的“局长秘书”。张某注册了“某市局长秘书”的微信,并推荐给小王添加。待取得小王信任后,便以“打点关系需要好处费”等名义向其索要巨额财物。

第二个上场的人是“某省直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他自称,能很快帮助小王解决“编制”问题。而后便以“领导秘书被双规需要活动经费”“涉及行贿需要封口费”等诸多理由,不断向小王索要钱财。

张某还找来第三人充当“关键知情人”,向小王“透露”所谓案情进展,使整个骗局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承办检察官介绍,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小王完全被张某所蒙蔽,先后向所谓的“领导”转账137万元,而实际上所有钱款均被张某在赌桌上挥霍殆尽。直到自己被上述微信账号拉黑并再也联系不上张某时,小王这才意识到遭受了同乡的欺骗,遂向公安机关报案。2025年3月,民警将张某抓获归案。“小王被骗的137万元,都是家人帮忙筹集的,有些是找亲戚借,有些还是贷款,结果因为轻信好友被骗一空。”承办检察官告诉麻辣财经记者。

2025年7月,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至枣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我们联系当事人小王核实案情时,屡次受骗的小王已是高度警觉,误认为又遭遇其他冒充公职人员的骗局,并将我的电话拉黑。”承办检察官介绍,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他们选择主动上门,当面向其核实相关情况,才彻底打消了小王的疑虑。

承办检察官介绍,2025年10月23日,经枣阳市检察院提起公诉,该案在枣阳市法院一审开庭审理。面对铁证,被告人张某当庭表示认罪悔罪。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等待法院宣判。

“现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录用都有着严格、公开、透明的程序。凡是声称‘花钱就能搞定工作’的,均属诈骗。”承办检察官提醒,试图通过“找关系”“走捷径”达成目的,不仅可能上当受骗,自身亦可能触碰法律“红线”。一旦发现疑似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的情况,或是被骗后,应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来源:麻辣财经)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5854.html发布于 2025-11-06 14:15: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318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