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豪华蛋挞引北京打工人排队抢购,满汉全席般的味觉盛宴
喜茶推出的蛋挞在北京引发抢购热潮,售价35元一个,打工人排队三小时仍热情不减,这款蛋挞受到高度评价,被形容为口感丰富,仿佛塞进了800种小料,堪比满汉全席,喜茶蛋挞成为北京热门抢手货,因其独特口感和高价引发排队热潮,被赞誉为堪比满汉全席的美食盛宴,售价35元一个,消费者仍愿意长时间等待。
“什么开进北京都能排队”,既是一句调侃,也是事实。
上个月,喜茶的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店开业,作为喜茶烘焙实验室全国第三家门店,不仅卖奶茶,还卖蛋挞,于是一大早店门口的队伍排出了数米长。不明所以的路人以为是什么小众网红奶茶首次进驻北京,一问才知道是喜茶开业。
“现在是2017年吗?”
直到看到喜茶蛋挞的价格,打工人才发现不对劲:蛋挞有25元一个的、28元一个的,甚至35元一个的,逼近好利来们的蛋糕,离你理解中的6块钱一个蛋挞已经很远了。“以为喜茶是来整顿私房烘焙的,没想到闹半天是来加入的。”
面包、蛋糕“为什么越卖越贵”年年要上一轮热搜,光靠“法式”“手作”已经没法让学聪明的打工人为200元一个的吐司买单。但烘焙界总有“新贵”,回过神来的打工人发现,怎么蛋挞也走上了“卖贵但你不知道为什么贵”的道路?
北京这座“没有美食”的城市,终于在“城市限定美食”上赶了一个早集。
为了喜茶蛋挞排队,北京打工人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头一次赶在江浙沪前尝到热乎的网红烘焙产品”。
北京很久没在在“吃”这件事上被全国羡慕了:从寿司郎、烤匠到阿嬷手作,纵观这两年连锁网红餐饮的开店历史,北京永远赶不上第一梯队。别人都吃了几年吃腻了,北京人还在勤勤恳恳坐两小时地铁去排四小时的队。
开业当天,喜茶10点正式营业,有人发现早上11点喜茶小程序就就显示蛋挞下单截止了。生怕去晚了买不到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紧急求代买,“跑腿费能给100。” 即使新店开业一周后,吃到一个喜茶蛋挞也要排上30-40分钟的队。
“北京,一个对任何食物都抱有相当大包容度和好奇心的城市。”
一个连锁奶茶品牌卖蛋挞卖出了“全球限量款”的架势,不单是因为北京打工人对排队的由衷兴趣,也确实是“以前没见过”——喜茶的蛋挞,已经进化成与传统意义上的“蛋液加饼皮”不同的两个物种。
喜茶目前售卖的蛋挞分两种。单价较低的爆浆蛋挞,挞皮是方形的,四角向四面开花。蛋挞的口味包含了当季流行的咸甜口,比如海盐焦糖、咸蛋流芯,以及流行的原材料比如香草籽。蛋挞宛如黑洞,吸纳奶茶、麻薯、糯米滋、肉松小贝、月饼等无数种你能想象到的烘焙元素。
另一种更贵的是喜茶主推的AOP可颂塔,按照口味,一个的价格在25元到35元不等。最贵的是AOP提拉米苏可颂挞,内陷分上下两层:下层是奶盖质地流芯,上层是手指饼干、奶油、提拉米苏粉,外层则是类似可颂的酥脆挞壳,一个挞就是一道古今中西相交杂的融合菜。
风头正盛的抹茶也自然少不了:因为被Lisa超不经意地露出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喜茶的三倍厚抹成了抹门的代表作,于是喜茶顺势把这个超级网红也做成了蛋挞,28元一个。
做蛋挞,其实也是一种奶茶改良。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喜茶蛋挞口味,你都能在奶茶菜单中找到对应款:爆芋泥糯糯,芒芒甘露,绿妍苦抹。这些名字你都相当熟悉,安在蛋挞上就成了新鲜品种,值得你在工作日排队40分钟品尝。
但花哨的口味还不是喜茶把蛋挞最大的卖点:喜茶说,自己的AOP蛋挞卖到二三十元一个的理由其实是“非同寻常”的原材料,蛋挞最外层包裹着的不是普通挞壳,而是“法国进口AOP黄油和伯爵面粉”。
所谓AOP(Appellation d'Origine Protégée),翻译过来就是“受保护的原产地命名”,是一种欧盟提供的证明商标,意味着某种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和制备过程都在指定地理区域内进行,并使用当地的原料和认可的技术生产。AOP标识一般只出现在地方传统食品上,比如葡萄酒、橄榄油、香料、腌肉。AOP红酒被认为是法国红酒等级中最高的一级。
AOP认证的并不是黄油的品种,而是产区。根据法国乳制品原产地保护网站,法国一共有三个AOP认证黄油产区,分别是夏朗德-普瓦图(Beurre Charentes-Poitou),伊西尼(Beurre d’Isigny),布雷赛(Beurre de Bresse),其中产量最高的夏朗德-普瓦图产区黄油的年产量约在3万吨左右。
甜品里用上AOP黄油也早就不算新鲜事。裕莲茶楼也在在自己的蛋挞宣传里把“AOP黄油”当卖点;不少上海的面包店会在可颂上特地标注“AOP可颂”,一个可颂的单价在15-20元左右;甚至今年年初的顶流黄油年糕,也有不少品牌打出“AOP发酵黄油”的噱头。
虽然从“AOP”到成品已经隔了十几道工序——你知道蛋挞的产地依然是几百公里外的中央厨房和食品工厂,但这三个字母还是营造了一种不明所以的高级感,让你相信眼前的预制烘焙品和某片遥远的土地有命运般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奶茶店做烘焙不少见,乐乐茶、奈雪都曾被评价“欧包做得比奶茶出彩”。喜茶的烘焙相对低调,只在少数门店售卖。虽然烘焙的SKU有限,喜茶的各种烘焙产品却在互联网上好评不断,主要靠的是稳定连锁的品质和出人意料的性价比,以及不少产品“广东限定,大部分人吃不到只能靠想象”。
喜茶最经典的“性价比”烘焙代表作要属1块9一个的金凤茶酥,原本是喜茶2024年推出的一款以金凤茶王为研发灵感的茶点,刚开始以散装形式出售,本来是配件,有“外卖凑单”的功能性,后来热度持续走高,7月底喜茶上新了整合装的金凤茶酥,首日买一送一,上架即售罄。
喜茶卖蛋糕是顺理成章的事,专供深圳和广州的喜茶LAB门店。12年老牌网红奶茶店开始卖蛋糕上来就是烘焙黑马的架势,除了对流行口味够敏感,定价也对蛋糕行业形成“降维打击”,“在一个蛋糕切件都要卖三四十的年代,喜茶36一个的四寸蛋糕显得如此清新脱俗”。
如果说蛋糕、冰淇淋都只是“浅浅试水”,要么广东限定,要么只卖一个月,那么刚出三个月就常驻武汉、北京的蛋挞,则彰显出喜茶的烘焙野心:从“高性价比”“烘焙界清流”变成法式高端甜品店,从AOP蛋挞开始。
蛋挞“零食糕点”和“精致甜品”之间的模糊身份让它格外适配奶茶店:奶茶店座位有限,为了让客人买完快点走,能拿着边走边吃的“糕点”,显然比要用叉子一口口细品的“甜品”更加省时省力省空间;蛋挞体积小,通常按盒卖,一次吃四个好像也正常;但“一顿四个蛋糕”听起来就过于罪恶,“血糖承受不起”,即便算到最后你发现热量差不了多少——当然价格也差不了多少。
“把35元一个的蛋挞称呼为蛋挞,是喜茶本世纪最大的骗局。”
蛋挞已经从一种糕点,变成了一种底料,或容器。
蛋挞在作为一种食物出现后300多年间都相当朴素,基本材料是面粉、牛奶、糖、蛋。直到四五年前,蛋挞还是指一种圆的、盆状,内层是蛋液,表皮有一层焦糖的甜味酥皮糕点。
传统蛋挞唯一的区分在于港式或葡式,饼皮是酥皮还是饼干口感。肯德基8元一个的葡式蛋挞被追捧至今,“只有疯狂星期四舍得吃”。好吃的一部分原因被归结于悠久传统:1989年,肯德基从澳门玛嘉烈饼店买下了葡式蛋挞的配方,而玛嘉烈和她的丈夫正是澳门葡式蛋挞的发明者,“玛嘉烈蛋挞”长久以来被视为正宗葡式蛋挞的代名词。
后来,蛋挞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变得复杂、暧昧。
最初的蛋挞创新只是改变了内馅材质:比如芝士挞,把蛋液变成芝士,味道更加浓郁,或芋泥挞,在蛋液下加一层芋泥。
后来开始在挞顶上加料:水果、棉花糖、奶油顶、黑糖波波,年初爆火的"黄油玉米挞”则通过集三种热量炸弹为一身,迅速打开甜品市场。直到“沙拉蛋挞”的概念出现后,你发现蛋挞并不是越做越像蛋糕奶茶,而是在超越它们。
你开始明白,蛋挞可以是长的、咸的、带牛肉的,甚至直接用奶油“平地造景”的。蛋挞就和中秋前后的月饼、端午前后的粽子一样,从一种具体的食物名变成了一种“氛围”——奶茶小料加酥皮是一种蛋挞、蛋黄酥是一种蛋挞、提拉米苏是一种蛋挞。
蛋挞成了一种标配,蛋挞之于烘焙茶饮店,就像奶皮子酸奶之于各大餐馆。
新茶饮们早就把蛋挞做成了自己的主打产品。去年,裕莲茶楼开进北京,12元“殿堂级焦糖可颂蛋挞”每天中午12点起售,每隔40分钟出品一次,每人每天限购6个,最火时黄牛溢价达到了180元一盒。除了奶茶店,酸奶店们也不愿意放弃“蛋挞配一切”的可能性,连锁酸奶品牌K22在门店里卖起了四种口味的“葡萄牙皇室酥皮蛋挞”。泸溪河、鲍师傅等中式甜品店则更是走在创新前列,对芋泥、水果等普通口味一不屑一顾,新品在蛋挞皮上堆起了重瓣玫瑰花瓣,口味如何另说,在蛋挞造型的艺术造诣上又前进了一步。蛋挞的高端线也不缺,香港瑰丽酒店里卖98港币一个的蝴蝶蛋挞也被网友捧红,“高低得尝尝这老钱蛋挞的咸淡”。
蛋挞成为各大甜品、茶饮店的常驻嘉宾其实有迹可循:造型百变、个头小、价格弹性,是绝佳的引流产品,另一方面,预制起来极其方便,酥皮、蛋液都有现成的,利润可观。去年玉米蛋挞一度爆红,曾有烘焙材料供应商透露,40g左右的玉米蛋挞所有原材料成本大概在5-6元,但能卖到48元。
口味充满想象空间,形状也不再局限。除了传统酥皮,花边形、长方形等异形挞皮不断涌现。当有人拿着一根顶部摞着巧克力奶油的厚长棍跟你说这是一个蛋挞时,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小时候在广隆蛋挞王里树立起的对蛋挞的认知,需要更新了。
蛋挞口味创新的前提是酥皮升级:传统手工蛋挞的一大问题是“凉了不好吃”,只有刚出炉的蛋挞才称得上“正统”。但如今的预制挞皮已经将原来简单的酥皮层次做到了72层,把挞皮保持酥脆的时间大大延长,让挞皮实现了冷热都保持口感不变,因此在蛋挞上加奶油、水果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每一种现象级甜品的背后都是现代生产线的胜利:为山姆供应瑞士卷的食品公司恩喜村不仅贡献了山姆最大的爆品,也养活了大量街边的“手作甜品店”。但比起瑞士卷、千层们,把“新鲜现烤”当做卖点的蛋挞,是甜品预制菜重灾区。
现制蛋挞是有一定“技术壁垒”的。“蛋挞讲究现做现售,热气腾腾。其中最难的是蛋挞皮制作,一层皮一层油,得控制好比例才有理想的口感。”一位酒店饼房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提到,面包师傅没有几年功力积累的话很容易“翻车”。但有了预制蛋挞皮,只需要自己只需调制好里面的蛋液,放在烤箱里烘烤15-18分钟后,你也能开店了。
据焙融和FBIF官方公众号显示,位于华中地区的冷冻食品品牌“中焙蛋挞”同时供应好利来、鲍师傅和多家连锁品牌,年蛋挞产量达到10亿枚。
新鲜现烤的、皮要酥脆的需求,也倒逼着预制蛋挞走在预制甜品界的前沿。一方面,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了从专用油脂、面粉等原料采购,到和面、成型等数十道工序的规模化输出,平均3秒钟能出品1个标准化蛋挞皮。“仿手工操作”的流水线,保证了半成品蛋挞皮大小规格稳定、外观平整光滑。
另一方面,快速冷冻技术让解冻烘烤后的蛋挞依旧能保持72层酥皮结构。据速冻食品媒体“速冻食品之家”报道,蛋挞生产线上采用-196℃液氮速冻技术能在15秒内锁住蛋液水分,复合型起酥油配方,你很难吃出“现制”和“冷冻复烤”的差别。所以你吃到的“可颂蛋挞”层次丰富,不是因为后厨师傅的“匠人精神”,而是冷冻技术提升的功劳。
CIB烘焙技术研究所的市场负责人Janice告诉FBIF,一些成熟的冷冻烘焙品类,比如蛋挞、起酥类(如羊角包)产品等,保质期可达6个月以上。
现在预制蛋挞甚至可以做到“不用趁热吃了”。预制蛋挞供应商中焙烘焙,为了把隔夜蛋挞当早餐打工人,已经研发出“常温8小时持久酥脆、冷吃更好吃”的蛋挞。
“现烤蛋挞”成了常驻嘉宾,一种蛋挞类型火了,各大甜品品牌在两三天内就可以推出一模一样的新品。因为配方都是现成的,挞皮、蛋液等原料市面上也很容易采购到。比如玉米挞这个你闻所未闻的新品种,在半个月内攻占市面上所有大的连锁甜品品牌,也得感谢把流水线开到最大的工厂。
机械化代替“小作坊”的结果是生产效率提高,蛋挞终于走出烘焙店的柜台角落,摆上c位。“中焙蛋挞”创始人曾在采访中透露,某头部品牌门店之前在门店里自己做蛋挞,每天的蛋挞销售只在25到50个左右,后来和中焙合作,引入工厂生产的半成品蛋挞后“销售额翻了好几番”。
未来蛋挞的用料和口感也不只是夹心、流心这么简单:中焙等蛋挞企业还在和茶饮品牌合作开发新口味、把功能性食材和传统蛋挞结合——比如“把西藏的青稞膨化后嵌入挞心”。
但一边是超高的工业化程度,一边又是“门店现烤”的手作感。“甜品工业化”早就不是行业秘密了,面包、酥饼、瑞士卷们似乎因为总“非手作”而蒙羞。
而蛋挞的微妙在于,它在所有人的认知中是热的,甚至滚烫的,得“趁热吃”,因此天然地与工业品被区分开。你不会在意面前的瑞士卷是早上还是中午摆进柜台的,但会在意蛋挞是不是刚刚烤好的,即便二者都是早上刚通过冷链车运到门店的。
最终,就像混合着冷冻小料和工业糖浆的“门店现制奶茶”一样,蛋挞成功地实现了“工业下的现制想像”带给一种食品的高溢价。
至于为什么蛋挞能在几百年间统一了“奶茶全塘”和“奶茶无糖”之间所有受众的口味——因为糖油用得足够多,而高油高糖的甜品永远不会太难吃。据丁香医生测评,一个掌心大小的太阳花玉米烤蛋挞,能量至少有300kcal,相当于2小碗米饭。一个蛋挞3口吃完,一口热量就是一碗饭。
都说中国人对甜品最大的称赞是“不甜”,但你发现这个标准原来只也有试用范围:买蛋挞的人从不质疑“为什么不做无糖蛋挞”。于是“不管怎么做都甜”的蛋挞给了打工人一个合适的“吃全塘甜品”的理由——嘴上说着要健康的打工人,最终还是用脚投了票。
参考资料:
1.全球烘焙指南,《舌尖上的蛋挞,200年的“顶流”传奇》,2025.05
2.丁香医生,《比黄油年糕胖 4 倍!这个火爆全网的甜品劝你慎吃啊》,2025.05
3.焙融,《焙融深度赋能中焙蛋挞,展望全球蛋挞未来最大B端品牌目标》,2025.08
4.FBIF,《“嫌弃”预制菜的消费者,可能拒绝不了冷冻烘焙》,203.12
5.刺猬公社,《吃不起的玉米蛋挞,到底谁在买?》,2025.05
6.速冻食品之家,《从 “甜品配角” 到霸榜冷冻烘焙70%市场!蛋挞靠的啥?》,2025.06
7.面包王子,《对话蛋挞超级大单品背后的创始人:全球蛋挞未来最大B端品牌也许是我们》,2025.06
编辑|卢力麟
作者|贾小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是凯妹阿-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5806.html发布于 2025-11-05 15:00:1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