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机器人解散,是战略牺牲还是其他?李书福之子创业路遇波折。
关于一星机器人解散,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壮烈的“战略牺牲”,据悉,该公司是李书福之子创立的企业,解散原因尚未明确,一些观察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为了应对市场变化或进行内部调整的策略,具体情况尚待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原因如何,这一事件都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机器人龙头企业一星机器人解散引发行业聚焦。
一星机器人被解散的消息逐渐被证实,据《第一财经》报道,已经确认该公司处于解散阶段,有吉利背景的相关人员基本撤出。
一家公司的解散本属正常,引发关注的是一星机器人实控人为李书福之子李星星,且这家公司成立时间并不长,从今年5月9日注册成立至今,满打满算不足半年。据《第一财经》报道,8月13日一星机器人宣布完成“亲友轮”融资。9月17日,一星机器人又完成数亿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以吉利相关产业的投资者为主。曹操出行、晶能微电子等吉利相关产业以及BV百度风投、同创伟业、银河通用、蓝黛科技等参与投资。
报道显示,投资一星机器人几乎都是吉利的“亲友团”,或说明吉利对一星机器人的重视。一星机器人曾被认为是吉利布局机器人领域的重要落子,吉利对其也抱有厚望。吉利系统性地将智能化和具身智能作为战略方向进行布局,始于2021年的“智能吉利2025”战略。此后,吉利在2023年通过与百度合作推出“极越”汽车机器人品牌,开启了规模化探索,并在2025年进一步投资和合作,拓展其机器人版图。
在2021年,吉利发布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通过构建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科技新基建,打造“智能科技生态网”,这为后续布局具身智能奠定了技术基础。
有观点指出,一星机器人的解散并非简单的创业失败,而是吉利集团在具身智能这一高投入、长周期赛道上进行战略聚焦的体现,汇聚了李书福之子李星星的明星创业团队,为何会如此迅速的解散?
吉利智驾业务开始资源聚焦
一星机器人的解散毫无征兆。
一星机器人原本阵容豪华,上海AI Lab明星研究员丁琰,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团队、清华大学汪玉教授团队以及国际知名的FastUMI数据采集团队都被招至麾下。在“不差钱”又背靠吉利这棵大树的情况下,一星机器人的解散完全超乎市场想象,一星机器人CTO兼联合创始人丁琰的社交平台却证实了解散一事并非空穴来风。丁琰个人小红书账号关于一星机器人的履历介绍也很明确标注为2025年6月至2025年10月,时间上完全对得上。
连公司的员工都觉得很意外。一星机器人技术部方宇表示公司发展不错,8月参投的资方们想追加投资,9月还有很多订单。8天的国庆长假结束后员工们就接到了原地解散的消息,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就像前方的战斗人员在拼命厮杀,后方鸣金让你撤了”。
方宇没有点名说出后方是谁,从一星机器人的股权结构来看,这个后方或是吉利。一星机器人董事长潘运滨也是吉利半导体公司的CEO。吉利系人员在一星机器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眼查的股权穿透图显示,一星机器人的实控人为李星星,持股比例65.66%,拥有51%的表决权。
从目前来看,尽管李星星已经40岁,在吉利或没多少话语权,吉利的主事人仍然是李书福,李书福从收购力帆到更名为千里科技,一直在布局“AI+车+机器人”,吉利现在更为看重的是千里智驾,尤其是今年9月,力帆控股以9.87元/股的价格向奔驰数字技术转让1.35亿股千里科技股份,涉及金额13.42亿元,显示跨国车企对千里科技的认可,在吉利的产业协同下,千里科技构建了相对完善的产销体系。
所以有观点指出,一星机器人与“吉利系”另一明星公司千里科技的业务重叠度。前者聚焦具身智能,后者定位“AI+车+机器人”,且已获李书福亲自站台并筹备港股上市。所以一星机器人解散并非经营失利,而是吉利在资源聚焦。
早在2025年6月,吉利、旷视(通过迈驰智行)以及其他主体,共同成立了重庆千里智驾,其中千里科技出资15亿,占股30%。法人代表是王军,也就是原华为车BU总裁,同时王军还是千里科技联席总裁,此前这些人事变动已经被视为吉利智能驾驶行业格局调整的重要信号。
吉利出车、旷视出智驾、力帆(千里)出壳,三者通过合作,目标是成为华为车BU。尤其是李书福对旷视科技的印奇印象非常好,李书福在2025年9月的发布会上透露,投资千里科技的核心原因是与创始人印奇“一见如故”,认为其是“聪明人”,并希望通过合作推动AI与汽车产业的融合。作为AI曾经四小龙之一的创始人印奇在李书福心中的地位或优于丁琰。
毕竟千里科技通过李书福的资本运作,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智能驾驶”概念股,估值一路飙升至550亿元,从收编“力帆”到引入印奇再到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将吉利研究院、极氪智驾、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全部整合进新成立的“重庆千里智驾”,核心只有千里智驾,一星机器人或只是吉利智驾业务的技术储备选项。
李星星不是首次创业
作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儿子,李星星进入商界时间不晚,2012年起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监事,2015年起任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2016年,李星星担任吉利CMA全新模块化架构的负责人,正式进入吉利汽车的核心领域。
李星星还是偏向自己创业,2018年其先后创立车多多和车小多,其中以二手车消费金融为主营业务的车多多一度在A轮就获得了1770万美元的投资。最终都难以攻克盈利关卡。
2020年12月,浙江耀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李星星任法人兼执行董事,其个人持股达80.75%,这家公司由原吉利零部件事业发展中心发展而来,最后从吉利集团独立,也被视为李书福给李星星的“试验田”。
2022年,千亿磷企澄星股份“暴雷”,实控人被拘,债务压顶,陷入破产重整,股价跌到“地板价”,李星星用5.17亿元买下澄星股份25.78%的股权,成为实控人。并在当年11月7日出任澄星股份董事长,并带来吉利系骨干成员徐海圣出任首席执行官。徐海圣2007年加入吉利,在投融资、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领域有较丰富经验。
澄星股份在李星星入主之后,业绩并未出现起色,2023年、2024年,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净亏损分别为6083万元和1.989亿元,尤其在2023年营收31.01亿元,同比下滑31.66%。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扭亏为盈,净利润1856万元。
10月22日,澄星股份发布停产公告。原因是10月20日厂区突发黄磷自燃事故,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黄磷自燃事件并非澄星股份首次发生安全事故。2020年旗下子公司江阴澄星日化的磷酸钠盐车间就曾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导致1人受伤。这次安全事故的停产对于刚刚摆脱亏损困境的澄星股份的声誉和市场信心带来一定的损伤,股价随即下跌9.48%。
值得强调的是,能在三年时间内将一度巨亏23.4亿元的澄星股份扭亏为盈,证明李星星的管理能力是非常优异的,尤其2025年上半年,澄星股份营收17.76亿元,同比增长9.85%,净利润1856.12万元,同比增长211.08%。
一星机器人只是吉利的“断舍离”?
商界另一个传奇企业家曹德旺传位曹晖,让公众对二代接班保持较高关注。55岁的曹晖正式接班曹德旺,也标志着一个二代接班潮的出现,第一代创业型企业家将逐渐退出商业舞台。
富二代们创业资源是优势,不是成功的必然。这些案例似乎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这些二代们即便倾注了大量的资源,想要创业成功也不容易。李星星创立的一星机器人解散,并非李星星管理能力有什么问题,这从此前其创业项目就能得到佐证。
表面看,这是一场令人扼腕的创业失败,但深入剖析其背后逻辑,这更像是一场基于集团最高战略的“断舍离”——一场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赢未来战争而进行的残酷但必要的资源整合。
一星机器人与千里科技,虽同属吉利生态,但路径与定位迥异,却又在核心目标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一星机器人自诞生起,便聚焦于具身智能这一前沿赛道。其战略核心是“倒做AI”,即以吉利工厂的真实工业场景为起点,反向设计算法与工作流程,致力于解决机器人在超级工业场景下的任务分解、数据采集和机器学习等核心难题。
而千里科技,则定位为“AI+车+机器人”,其根基是智能驾驶。该公司被认为是吉利整合内部自动驾驶资源的产物,核心业务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解决方案。其技术框架先进,机器人领域的机械臂VLA模型与端到端智驾模型共享同一套模型框架,体现了“车”与“机器人”的技术复用。
9月28日,李书福亲自为千里科技创始人印奇站台,并高调宣布“未来是属于印奇的”,这无异于向全集团和资本市场宣告了战略重心的转移。更关键的是,千里科技已于10月16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书,标志着其已进入资本化快车道,成为吉利对外展示其AI与机器人雄心的旗舰平台。
两者的业务重叠度极高。一星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探索,本质上是机器人在物理世界的“动”;而千里科技的“AI+车+机器人”愿景,同样指向了让机器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决策与执行。两者都瞄准了高利润率的具身智能市场,都依赖于AI大模型、数据采集和真实场景的训练。在吉利集团“一个吉利”的战略指引下,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成为必然。《台州宣言》明确提出要厘清业务定位,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当两个定位相似、目标市场重叠的项目并存时,集团必须做出选择。
一星机器人的解散,并非经营不善。相反,其在短短数月内便获得商业订单,发展势头迅猛。其解散的根本原因,是吉利集团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将所有筹码押注在千里科技这一更具战略协同性和资本潜力的平台上。千里科技以智能驾驶为根基,能更顺畅地实现技术迁移,且其“AI+车”的定位与吉利的主业结合更紧密,更容易获得内部资源的持续支持。
相比之下,一星机器人虽有李星星的光环,但其外部团队为主的构成和独立发展的路径,与集团的整合战略存在张力。
因此,一星机器人的落幕,是吉利在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领域进行资源聚焦的必然结果。它不是失败,而是一次战略性的“牺牲”。吉利的AI雄心并未熄灭,反而通过这次整合,将力量更集中地投向了千里科技。这场“断舍离”向外界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在通往机器人帝国的道路上,吉利将不再容忍内部消耗,而是要以最高效的方式,打造一个无可争议的“旗舰”。
未来,吉利的机器人故事,主角将只有一个——千里科技。
作 者 |梦萧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5432.html发布于 2025-10-28 15:00: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