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鼹鼠DNA修复机制研究揭秘,为抗衰老提供新启示
最新研究发现裸鼹鼠的DNA修复机制独特,这一发现可能为人类的抗衰老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通过对裸鼹鼠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其DNA修复能力强大,有助于抵抗衰老过程,这一重要突破有望为未来的抗衰老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虽然外表并不出众,却以其惊人的长寿著称,能够在地下健康生活近四十年。科学家们近日解密了其DNA修复的关键机制,并认为相关成果有望用于人类,实现自然延长寿命的目标。
本次研究由上海同济大学团队完成。他们发现,裸鼹鼠体内四处氨基酸残基的特殊变化,为其提供了“基因工具箱”,可在各个器官进行“修理作业”,有效阻止细胞衰亡。此前,科学界已知DNA传感器cGAS(环状鸟苷酸-腺苷酸合酶)驱动系统性修复,能修补DNA双链断裂,稳定基因组,但其机制一直未明。
该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比对发现,人类cGAS实际上会抑制DNA修复,而裸鼹鼠的cGAS因四处关键变化,反而促进了细胞的修复能力,从而延长寿命、保持健康。他们还在实验中将裸鼹鼠cGAS酶植入人类和小鼠细胞,结果显示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显著提升,分子衰老迹象减少。研究人员进一步让果蝇表达裸鼹鼠cGAS,发现果蝇寿命较预期延长约10天。对于通常仅存活40天的果蝇,这一延寿颇具意义。
而在活体小鼠实验中,携带裸鼹鼠cGAS的老鼠表现出更少的衰弱症状,毛发减少灰化,器官健康状况也优于对照组。从分子机制角度,研究者指出:“这种改变赋予裸鼹鼠cGAS更强的基因组稳定能力,可抵抗细胞衰老和器官老化,显著延长健康寿命。”
当前科学家正关注是否能将该机制应用于人类。鉴于人与裸鼹鼠在生物学上的相似性,科研团队对成果的转化表示乐观。他们认为,若能禁用人类cGAS的抑制效应并激活类似修复步骤,有望保护人类基因组、延缓衰老。不过研究也提示,DNA修复仅是衰老的单一因素,慢性炎症等其它机制也需考虑。
综上,研究人员总结:“DNA传感器cGAS参与调控DNA双链断裂修复,通过抑制同源重组(HR)途径,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本研究揭示,在最长寿的啮齿动物裸鼹鼠中,cGAS的四处氨基酸残基变化逆转了其对HR修复的负调控功能,使其能稳定基因组、抵抗细胞和器官衰老,并延长寿命与健康水平。”
裸鼹鼠的抗衰秘诀引发学界长期关注,其生活于大型地下群落,极少出现衰老相关病变。此前已有多项研究指出裸鼹鼠能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本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科学》杂志。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4799.html发布于 2025-10-13 14:16:2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