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亿蓝海背后的亏损陷阱,机器人企业能否打破亏损魔咒?
面对所谓的“万亿蓝海”,机器人企业面临亏损陷阱的困境,面对这一挑战,机器人企业能否破解亏损魔咒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当前,机器人行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瓶颈等挑战,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以实现盈利目标,机器人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寻找突破口,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打破亏损困境。
文|财华社
2025年中期业绩披露期,机器人企业迎来集中"检阅"。极智嘉(2590.HK)、优必选(9880.HK)、越疆(2432.HK)等代表公司陆续交出上半年答卷。从财报数据来看,即便身处被业内寄予厚望的"万亿蓝海",但各家迄今仍未摆脱亏损魔咒 —— 今年上半年,港股机器人企业经调整净亏损幅度从一千多万到三亿元不等。高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成本成为机器人等硬科技企业盈利路上的"拦路虎",久攻不下。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却对业绩给出强烈反应。本周,港A两市机器人板块一度应声走强,热度再次升温。多只个股表现亮眼,其中极智嘉股价单日涨幅逾8%,优必选单日涨幅超5%。企业发出的诸多积极信号,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营收增长、订单猛增、全球扩张、成本控制、盈利能力修复等维度取得突破,显示行业正逐步走出亏损周期。
以港股机器人企业为例,头部机器人公司多数实现亏损收窄,并在商业化进展上形成突破。
港股机器人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盘点
极智嘉:首家经调整EBITDA转正,或将率先盈利
"全球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宣布2025年上半年实现经调整EBITDA转正达到1162万元,成为港股机器人企业中首家实现该指标为正的企业。此外,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大幅收窄94.0%,标志着公司盈利能力的根本性改善,有望最先实现盈利。
不仅如此,极智嘉的商业化成熟度和收入体量目前走在港股上市机器人中最前列,2025年上半年收入10.25元, 同比劲增31.0%,毛利同比增长43.1%至人民币3.6亿元,海外市场的毛利率高达46.2%。业务增长同样强劲,新签订单17.6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最大单笔订单额超亿元,此外SkyCube方案订单量飙涨237%,既印证市场需求旺盛,更为公司收入提供坚实支撑。凭借持续深化的全球化布局、优质的客户资源及口碑,其商业化闭环日益成熟。
对此,国内外顶级机构一致力挺:德意志银行、招银国际重申 "买入"评级,大摩维持增持评级并上调目标价至28.3元,兴业证券首予"增持"评级。德意志银行指出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考虑到下半年季节性销售额较高,且历来下半年的盈利能力优于上半年,预测2025年调整后净利润为2.03亿元。
招银国际预计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实现稳健的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认为具身智能新业务将是推动盈利和估值的重要驱动力,2025年至2027年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4.7%。兴业证券表示若后续公司纳入港股通,或进一步增强估值弹性。
优必选:亏损渐收窄,产能与交付提速
聚焦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必选,今年上半年的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基本持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形机器人交付实现突破,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其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消费级硬件与教育业务双轮发力。毛利同比增长17.3%至2.17亿元,整体毛利率35%。
整体看,2025年上半年,优必选呈现"业务向上、盈利待解"的格局。据公司透露,2025年预计能交付超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年产能超1000台人形机器人。近日,公司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获国际长线资本认可。
优必选获中信建投维持"买入"评级,看好产业发展趋势下优必选业务的快速成长。摩根大通对其给出"增持"评级,目标价从135元上调至159元,该行认为中国企业拥有更强定价能力、更严格成本控制及扩大更快的市场份额。
越疆:亏损大幅收窄逾三成,营收高增
作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34.4%。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1.53亿元,同比增长27.1%,受协作机器人产品矩阵持续丰富以及市场渗透率提升所致,毛利率高达47.0%,不难看出越疆科技在市场拓展、成本管控及运营效率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期,越疆宣布已成功下线第10万台机器人,系业内首个实现该目标的企业。
越疆亦获得多家机构认可,中金表示其2025年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并给出目标价61港元;光大证券维持"增持"评级,看好公司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龙头领先优势,并预计伴随客户复购+新品拓展,公司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
乘政策东风,逐万亿蓝海,具身智能开启产业新周期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具身智能正成为机器人产业下一阶段的重要驱动力。
《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2030年预计达232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64.18%。
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被重点提及。机器人企业纷纷布局,以抢占这一新蓝海。
越疆继今年3月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之后,7月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成为全球首推"机械臂+人形+六足"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近期在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DOBOT Atom第二代产品。
优必选深耕人形机器人多年,先后推出了工业版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S、WalkerS1及WalkerS2等多款产品。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还首展突破性的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技术,展示了基于多技术支撑的多任务工业场景群体作业解决方案。9月3日,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再破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订单记录。
极智嘉则依托自身商业化能力、研发实力与场景数据三重优势,于今年7月份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进军具身智能领域,并于近日出全新通用机械臂操作技术方案及全球首个仓储场景专用具身智能基座模型Geek+Brain,旨在破解超大规模商品SKU精准拣选同高效适应难题,实现从技术架构到应用闭环的关键突破。这意味着极智嘉技术版图从移动机器人领域延伸至机械臂智能应用,为仓储智能化需求释放潜力。
整体来看,从长期被高研发、高开拓成本困于亏损,到如今头部企业凭营收高增、成本优化、亏损收窄显露盈利曙光,港股机器人板块正逐步摆脱"亏损魔咒", 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随着具身智能这一万亿级蓝海加速开启,谁能在各自领域率先突破,谁就有机会最先打破盈利困局,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huii.cc/show/3332.html发布于 2025-09-05 14:29: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麻辣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