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央行首期5000亿互换便利落地,业内: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静待细则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闻10月10日讯(记者 石雨)今日,互换便利政策正式落地。在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于国新办发布会上“预告”后,今日盘前,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市场观点认为,这一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意在解决央行对非银金融机构流动性支持工具不足的问题,将有力增强证券、基金、保险机构自身融资和股票投资能力。

“国债、央行票据与市场机构手上持有的其他资产相比,在信用等级和流动性上是有很大差别的。”央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详解道,“很多机构手上有资产,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消息传出后,市场解读四起,但从权威声音来看,关于 “央行下场入市”的说法并不可取。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近日在撰文中分析指出,“互换便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从操作原理上来看,与美联储的定期证劵借贷便利(TSLF)类似,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增强相关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实现了流动性支持。金融管理部门会对相关机构的资质、条件作严格要求,并设置科学的抵押率。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向新闻记者分析称,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没有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更不是量化宽松(QE)。通过互换便利操作,非银机构可以将手里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替换为国债、央票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便于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融资,从而更有效率地为资本巿场输入更多流动性。

政策释放利好信号后,对市场有何影响?对应的证券、基金、保险机构会如何动作受到市场关注,尤其是作为“耐心资本”的险资,将通过互换便利政策为市场释放多少增量空间?

“互换便利工具是为机构提供不同流动性资产转换的备用机制,避免因市场流动性突发收紧,导致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被迫低价抛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市场波动性,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一位宏观分析师向记者分析并提醒道,“如果运用这个工具进行投机,类似加杠杆,推升上涨斜率,但若遇到下跌行情,亦会加剧市场波动。”

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同时分析指出,互换便利工具大幅提高了机构潜在加杠杆能力。不过保险等机构目前面临的问题更多是缺资产,而非缺资金。但毫无疑问,互换便利是强力托底工具,助力市场稳定。

“互联便利工具的配套细则目前还未发布,公司目前还处在观望之中。““将结合公司投资策略研究互换便利工具的应用。”在与一线机构的交流中,多名保险资管机构人士向新闻记者表示道。

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整体稳定在12%-14%区间内浮动,距离政策上限仍有一定空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麻辣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i.cc/show/8998.html

(0)
麻辣财经的头像麻辣财经
上一篇 2024年10月10日 下午1:27
下一篇 2024年10月10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