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梦然 见习记者 黄敏璇 深圳报道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宝莱特(300246.SZ)近来遭遇“多事之秋”。
10月28日,宝莱特发布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08亿元,同比下降15.15%;净利润亏损1364.05万元,同比下降121.22%。这是宝莱特今年来连续第三个报告期出现总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亏损幅度也较上半年继续扩大。
而就在三季报发布的三天前,宝莱特刚公告称公司因会计处理不准确等多项违规问题收到广东证监局的警示函。这也是继2023年因为存在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等问题被警示后,宝莱特连续第二年被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宝莱特相关产品还陷入了质量危机。今年5月,其子公司三原富生在国家药监局的飞检中被发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并被要求停业整改,直至9月才恢复生产销售。
重重挑战之下,宝莱特能否扭转业绩颓势?“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一是受补交可转债利息影响,二是行业整体不太景气,需求不强。不过从整体市场需求来讲,行业依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公司仍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每年大概有两三款新品推出。”10月30日,记者以投资者名义致电宝莱特证券部时工作人员回复道。
总营收连续三个报告期同比下滑
2011年上市的宝莱特是国内医疗器械研发制造企业,业务涵盖健康监测、血液净化两大板块,其中健康监测板块为医疗监护设备及配套产品,如监护仪设备、心电图机等;血液净化板块为血液透析产品,如血液透析设备(机)、血液透析器等。
梳理过往财报可发现,宝莱特的业绩颓势从2022起就已经开始显现。当年,宝莱特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六成。公司对此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受物流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费用大幅增加以及研发投入加大等影响。
而到了2023年,宝莱特出现上市以来年度净利润首次亏损,当年净利润亏损6518.51万元,同比下降394.52%。公司对此解释称系年度计提了大额商誉减值等资产减值准备导致。
财报显示,2023年宝莱特旗下7家子公司中,有4家净利润出现亏损。同时,公司在报告期内还以自有资金650万元收购了三原富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这一年,宝莱特年度资产减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35.70% ,其中主要为商誉减值损失,商誉减值准备达1.04亿元。
大额商誉减值与宝莱特早年激进的转型策略有关。成立于1993年的宝莱特从生产监护设备起家,2012年左右开始进军血透设备和耗材领域。为此,公司接连收购血透领域子公司,范围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此同时,宝莱特还在全国范围内斥资打造了9大耗材基地。多方布局下,血透产品逐渐取代监护产品成为宝莱特的主业务,2023年血透产品营收已经占宝莱特总营收的66.75%。
然而,受血透器械行业竞争加剧和血透耗材集采政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这些专注血透器械领域的子公司业绩并不乐观,如今多数公司带来的亏损更是给母公司造成拖累。
今年前三季度,宝莱特业绩延续此前颓势。总营收方面出现了连续三个报告期同比下滑,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总营收分别同比下滑22.55%、19.35%、15.15%。净利润方面,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1364.05万元,同比下降121.22%,亏损幅度较上半年亏损251.5万元进一步扩大。
“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一是受补交可转债利息影响,二是公司经营相对比较平淡,行业整体不太景气,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需求不是特别强。”宝莱特证券部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
该工作人员同时称,大额商誉减值与公司此前收购子公司业绩不佳有关。“这几年子公司的血透耗材业绩都不太好,一直是母公司的监护设备业务在反哺。但今年母公司效益也下来了,导致整体业绩下滑。今年来看子公司业绩也没有明显增长,我们也在想方设法把子公司管好。”
北京医装数胜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部经理孟令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过去几年来看,血透器械行业一方面受集采影响部分耗材企业收入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在医疗反腐的背景下,院端需求也有一定下降,这两者可能是导致部分企业经营数据下滑的主要原因。”
内部管理不善引发质量危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宝莱特再度收到警示函,产品也陷入质量危机。
10月25日,宝莱特公告称,公司最近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该局对宝莱特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存在五条违规问题,包括部分医疗器械贸易业务收入确认会计处理不准确;部分销售退回未及时冲减收入;个别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对部分子公司商誉减值测试时指标预测缺乏合理依据;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
其中公司内部控制不规范问题中提到,公司披露原财务负责人燕传平已离任,但燕传平仍然负责公司的日常报销事务审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珠海市宝莱特厚德莱福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存在人员共用的情形。
监管函提到,广东证监局根据规定决定对宝莱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燕金元,财务总监许薇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监管部门是6月份来检查的,7月左右结果已经出来了,公司也做了整改,目前基本上把这些问题都查漏补缺了。”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复称。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管理不善还引发宝莱特产品陷入质量危机。今年5月,国家药监局在飞检中发现宝莱特子公司三原富生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机构人员、厂房及设施、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缺陷。该子公司随即要求停业整改并召回相关产品,直至9月才重新恢复血液透析浓缩液等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销售。
“企业生产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跟市场需求变化可能没有关联,反映的是企业在质量管控方面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管理体系出现了问题。”孟令成说。
中证鹏元在宝莱特可转债2024年跟踪评价报告中称:“公司及部分高管收到广东证监局警示函,子公司接受飞行检查并被责令停产整改,内部管理及质量控制面临一定风险。”
“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各子公司监督管理,确保各子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生产管理,确保生产合规,产品质量合格且稳定。”宝莱特在公告中称。
能否接住“以旧换新”政策红利?
对宝莱特而言,能否整顿好“内务”,或许关系到公司能否抓住接下来涌现的市场机会。
孟令成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今年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正在推进的医疗领域的“以旧换新”政策有望给行业带来一波红利。
记者关注到,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以旧换新”方案后,医疗卫生领域的“以旧换新”也在紧密推进。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后,多个省市也跟进发布了大规模医疗设备更新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数据统计,截至9月底,医疗设备更新批复项目已超过1000个。
“2022年国内也有过一次医疗设备更新,当年四季度医疗器械终端市场出现一次比较大的集中爆发,占全年市场需求约40%甚至更多。这是由于医疗设备更新从项目审批到资金落地流程较长,据我们观察至少需要4—8个月的时间,导致院端采购具有一定滞后性影响企业销售。因此,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很多医疗器械企业业绩也会有明显回升。”孟令成说。
从长远来看,血透器械的市场前景也给包括宝莱特在内的国产企业留有巨大发展空间。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需求端看,2012年至2022年,我国大陆地区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人数从24.8万人快速增加至84.4万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透析渗透率和透析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庞大患者人群的透析需求有待逐步得到释放;供给端看,2018—2022年,我国血透产业链上游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00亿元增长至139亿元,但市场上国产替代仍有较大替代空间。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快,与血液净化相关的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增长,血透器械市场需求确实还在稳定增长。但这两年国产化替代加快,国内产品注册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孟令成说。
不过,在孟令成看来,国产企业的市场机会依然不少。“特别是县级医院的需求很重要,这几年国家对基层县域医疗设备更新正加大政策扶持,而国产企业在基层市场开拓方面是有优势的,可以说基层医院的需求给血透器械国产化率的增长提供了较大空间,因此也将是国产企业未来业绩增长的动力所在。”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麻辣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i.cc/show/2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