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来中国干VC了

10月21日,在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座电池回收工厂落成典礼上,德国总理舒尔茨进行了一场颇有些“悲壮”色彩的致辞。他说很多人告诉他“中国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超越了德国”,但他希望德国的汽车产业不要害怕竞争,不要指望着“关税”来保护自己,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们先后经历了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冲击——现在回望,正是抵御冲击的过程,造就了德国“最好的汽车和最现代化的技术”。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整场演讲很有“宏大叙事”的味道,本质上是一种出于焦虑的逃避。但如果把最近的一些市场数据连起来看,你就能理解舒尔茨为什么“宏大”了。

例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德国汽车产业在2023年的总产量下滑幅度超过10%,降至410万辆,作为对比,2019年德国汽车产业的总产量为470万辆。其中大众汽车更是在1938年(很微妙的时间点)之后,首次关闭德国工厂。作为呼应,欧洲传统车企们的股价持续低迷,纷纷下滑到了历史低点的状态。例如宝马的市值就在今年缩水超过30%,其中在9月10日大跌11.2%,创造了2020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而大众汽车目前其市盈率仅为预期收益的三倍,为历史最低水平。

数据还不够刺激?那咱们来这样对比,目前欧洲传统六大车企(保时捷、宝马、奔驰、大众、雷诺、斯特兰蒂斯)的市值相加,大概是2600亿欧元。这个数字,还不到特斯拉的一半。

当然了,舒尔茨话说得虽然重,但德国作为老牌市场经济玩家,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保时捷就在中国尝试做VC了:据工商信息显示,保时捷(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经营范围为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投资管理,法定代表人为9月份上任的保时捷中国区负责人Alexander Hans-Josef Pollich。

“百年老菜鸟”

虽然保时捷是标准意义上的传统大厂、百年老店,但他们参与风险投资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起点可以精确到2016年,也就是现任保时捷CFO Lutz Meschke出任保时捷董事会副主席的第二年。当时踌躇满志的Lutz Meschke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保时捷集团不断注入新的产品、技术和工作理念,进而不断巩固保时捷的战略价值,而风险投资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只不过像所有的“菜鸟”一样,保时捷似乎对一切都充满的探索欲,并不急于决定做一家独立的VC、一家从公司需求出发的CVC,还是以LP的身份当一名幕后玩家。以至于当我们复盘保时捷早期的风投市场活动,很容易品出一股“广种薄收”的味道:

在2016年到2022年之间,保时捷作为LP先后出资了e.ventures、Magma、Grove这些专注于欧洲、北美、以色列初创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与此同时,他们又作为LP参与了蔚来CVC的组建;

在直投方面,2016年到2022年之间他们投资了39家初创企业。2019年他们又成立了数字孵化器Forward31,通过Forward31又孵化了13家数字科技领域的初创公司。上述这些直投企业里,其中既有瑞马克(Rimac Automobili)这样独立运营的汽车厂商,也有1KOMMA5°这样主营业务聚焦在太阳能模块、电池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上,很适合被保时捷吸纳进来完成转型的项目。

在保时捷官方发布的自白式文章《愿景:保时捷如何利用风险投资增强创新能力》里,他们的官方笔杆子非常坦诚地将这6年时间概括为“保时捷风投的第一阶段”。Lutz Meschke也毫不避讳自己的“菜鸟属性”,他表示保时捷就是打算“通过投资风险基金,来试图了解创投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换句话说,保时捷真正在风投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其实是2023年的事。这一年,保时捷明确了自己的投资四大领域,即汽车出行、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未来生活方式。同样是在这一年,保时捷的风险投资业务开始强调“独立运营”,更显凸显出VC的一面。

保时捷风险投资业务的董事总经理Ulrich Thiem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保时捷需要一个独立运营的投资主体来“提高他们在交易流程中的效率”。Lutz Meschke则强调,保时捷的投资需要在战略和财务层面都产生回报,“它们(被投企业)不仅要带来重要的创新理解,并且还要帮助公司提升价值”。

从这样的时间线来看,在中国注册一个投资主体,理论上也应该是2023年“第二阶段”战略的产物之一。而这个全新的投资主体,也并不是保时捷风投自2023年迭代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布局,今年5月,由”中金私募“担任基金管理人、注册规模8.52亿元的创投基金”中金保时捷(上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基协完成备案手续。

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也很难评价保时捷是否找到了手感,因为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新阶段的保时捷风投还远远处于一个早期布局阶段,目前已经出手了超过50家初创企业,整体规模超过3亿欧元,目前账面价值略低于4亿欧元。

“再去中国试试”

了解完保时捷风险投资的背景,接下来就是两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为什么要到中国来?以及他们最近都出手了一些什么样的项目?

关于第一个问题,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欧洲市场的表现实在是令人难绷。

今年迄今为止,欧洲的创投市场总共出现了15起IPO,总体募资规模达到了450亿美元。作为对比,去年欧洲在有Arm这个超级巨无霸IPO的支撑下,总共也只出现了8起IPO,整体募资规模也只有645亿美元(其中约550亿美元由Arm贡献)——看起来乐观多了,是吧?

但你要知道相比于大放水时期的2021年,这个数字仍然是“腰斩”级别的。2021年,整个欧洲市场总共完成了146起IPO,整体募资规模达到了14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进一步意味着两件事:欧洲创投市场内大量的公司估值存在虚高的水分;如果强行要在这一阶段推向二级市场,那么股价破发、估值倒挂将是大概率结局。

在这种情况下,在欧洲市场投资成长期阶段的公司并不是一个好决定,大多数的资本玩家们都选择限制了出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欧洲风险投资交易总额大概为440亿美元左右,对比2023年同期下滑了接近10%。交易数量上的下滑就更夸张了。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共完成7460笔交易,相比去年同期跌去了11.9%。

站在保时捷的视角上,选择“再去中国试试”简直就是尊重市场规律的应有之义。

那么保时捷会出手什么样的项目呢?这里就要联系到上面提到的5月落地的那只”中金保时捷(上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只基金的LP列表,除了保时捷之外还包括上海国际汽车城、浙江海宁国资委旗下的“海宁市潮升科技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长飞光纤”全资子公司“武汉市长飞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蚌埠国资委旗下的“蚌埠市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你看,从名字就不难看出,这只基金未来主要的领域将瞄准汽车产业的上下游,能够与在地产业基础形成很好互补的项目——本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框里”的老一辈资产阶级投资家的谆谆教诲,理论上保时捷这次亲自下场成立的新基金,应该会避免投资雷同的领域。

所以具体投资什么项目,我们需要从保时捷最近直投案例来推论。例如今年5月,保时捷战略投资了电动汽车电池研发商South 8。这家电池研发商与同行们最显著的差异点在于,他们更专注于提升电池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的表现。South 8的创始人Tom Stepien表示:“随着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我们显然需要一种优化的电池,以便在极端环境下获得可靠的能源补充。”

同样是在5月,保时捷还投资了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Cylib。根据官方介绍,Cylib的独特竞争优势在于,他们可以做到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每个组件,也能做到回收锂、钴和石墨等元素。这个技术能让电池回收产业更环保的同时,也能做到让欧洲减轻对于相关金属资源的进口依赖。

所以这样看来,保时捷的这只新基金将极有可能更“技术”、更“未来”、更“极客”,似乎可以对应到保时捷风险投资的官网简介里,四大领域之一的“未来生活”,英文描述是Beyond。

而如果真是这样的定位,那对于中国创投市场必然是妥妥的好消息了。至少它是商人用脚投票出来的结果,明牌的告诉大家“中国的科创能力,真的值得大家刮目相看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麻辣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i.cc/show/19713.html

(0)
麻辣财经的头像麻辣财经
上一篇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12:39
下一篇 2024年10月28日 下午12:3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