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野心和决心,藏在这部原创的“沉浸电影”里

被困在几百英尺下的闭塞潜艇内,切身感受海水淹没鼻喉的窒息感、垂死挣扎的濒亡感和逃出生天的极度喜悦……

凭借“进入”故事的逼真体验,苹果于10月10日推出的首部原创 Vision Pro 短片《淹没》(《Submerged》)在海内外掀起了热议。

影片由苹果和奥斯卡得主爱德华 贝尔格(Edward Berger)联合拍摄,首次在制片全流程上,用区别于传统电影的方式,打造出全视角沉浸式的效果,即 Apple Immersive Video 空间影音格式。

爱德华 贝尔格使用Apple Vision Pro

这无疑昭示了苹果想要改变电影世界的野心,以及定义下一代终端场景的决心。

鉴于《淹没》特别为 Apple Vision Pro 制作,观众只能在相关设备上“进入”影片,而此模式将同步强作用于电影和科技产业。

之于电影端,延展了影像的创作边界和播放端口,打破了想象力、身体和银幕的界限;

之于科技端,带动行业共振,填补“沉浸视频”的内容缺口,增强了品类的差异性优势和终端竞争力。

另外,基于设备本身的技术基底,科技竞速会助力终端更迭高频化。

今日,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Tim Cook)闪现北京品牌王府井零售店,与体验Apple Vision Pro的顾客合影并发布在微博,以切身行动表达了态度。

01《淹没》呈现:奥斯卡导演掌镜的「新开端」

考虑到设备的佩戴舒适度,《淹没》的时长仅有17分钟,剧情较为简单,讲述了二战期间,一艘潜艇受到鱼雷袭击,船员冲破层层难关,最后奋力脱身的故事。

从影片的整体呈现来看,尽管篇幅很短,但是完成度很高。

人物维度,“1+N”的配置有群像戏的张力,主人公 Dyson 的人设饱满,兼具勇气、义气和责任心,他用力关阀门的镜头是全片第一个高能时刻,也是《淹没》的主宣传画面。

同伴想要返回进水舱、寻找家人照片的细节则显露了战争的残酷和情感的能量。

叙事维度,全片为直线型叙事。不同于传统电影,它的故事性不强,起承转合的幅度很小,更注重场面体验和氛围。

从开场 Dyson 在宿舍起身,到他去各个功能舱内巡逻侦查,再到潜艇被袭击和全员落水,全程场景由小至大,节奏由缓至急,悬念由远及近,观众 “亲身参与”的属性更强。

达成这样的完成度,与影片的导演爱德华 贝尔格息息相关。

这位1970年出生的德国电影人,曾用《怀疑者》《匪警110第三十九季》《杰克》《梅尔罗斯》《法官大人》《冒险者》等作品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尤其在犯罪惊悚类型里,屡获业内外肯定。

2023年,他更是凭借执导影片《西线无战事》获得“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奖”等诸多国际大奖。

这样看,《淹没》融合了导演擅长的惊悚类型和战争题材,是一次高举高打与凝练心血的尝试。

苹果能下此重本,不得不提 Apple Vision Pro 乃至整个“沉浸视频”行业的现状,在《淹没》上线之前,Apple Vision Pro 的内容多为自然科普和体育赛事,并没有一部原创的电影逻辑叙事作品,难以吸引主流文娱市场的用户并提高自有用户的黏性,其他品牌的设备亦然,这是全球“沉浸视频”领域的共同课题。

因此,面对着内容缺口,行业需要一部“爆款”作品,就像首部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电影——《阿凡达》之于全球电影市场一样,“空间设备”也需要自己的标志性作品。

《淹没》正是应运而生,即便在当下看,作品在多个维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至少是一个不错的新开端。

02《淹没》诞生:从拍摄到观看的「新技术」

如果不是亲自带着 Apple Vision Pro,可能很难形容《淹没》的实际“进入”感。

它不是类似射击游戏的第一视角,而是置换观众的周遭时空,让观众像“幽灵”一般,180度的“视场角”都在高清化的3D情境内,忍不住行走或者触摸眼前的人和墙壁,可它们都是镜花水月一样的电影虚影。

置景

这种震撼沉浸的效果自然源于制片全流程的技术革新,涉及拍摄、制作到终端。

首先说拍摄。

为了形成富有空间结构、光学美感和色彩明晰的镜头语言,苹果特别使用了专为 Vision Pro 打造的首款自研摄影机。

苹果首款自研摄影机

这款摄影机为双镜头模式,可以分别拍摄8K 3D视频,综合能升至16K的超高清体验,并且每个镜头具有 16 档动态范围,帧率可高达90fps。

据说,该摄影机在剧本阶段就曾介入使用,应用于高级镜头调度。

以及,目前苹果好像没有将其投向市场的计划,而是专职服务于 Apple Vision Pro 的内容拍摄。

其次说制作。

片中细节精巧的舱内情景,是制片团队以真实潜艇为原型,采用钢铁、黄铜等材料打造的1:1超拟真布景,重达23吨。

观众跟着船员穿梭其中,可以近距离“参观”,观察狭长的过道、墙壁的钉板,地板的反光等,还能被鱼雷“穿膛”而过。

在特制摄影机和布景之外,受到拍摄成本影响,拍摄制作中的不断预演也是《淹没》超写实沉浸式的必备条件之一。

以最打破视觉叙事极限的“溺水”体验为例,前期,主创需要配合、调试与搭建原型机和机械臂等装置;

后期,需要转换适配播放器的视频编码;

拍摄中,实现双目同时调焦,控制远近景的焦段;再有水流和水压的冲击测试,昆虫爬动等微观景象测试。

依托于周密的测试,一切熟练并精确到分秒,《淹没》的喷水桥段得以一次性拍摄完成。

喷水

然而,不可避免的,新的拍摄逻辑会让画面存在视角偏差。

针对这点,制作团队用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对比不同范围和视觉的中心位置,为摄像、演员、灯光等一切现场元素设置统一标准,最大化同步各类动态元素。

第三是终端。

得益于Apple Vision Pro 2300万的像素,观影效果更显逼真,甚至观众能看清舱内螺钉的纹理和Dyson的眼部神经。

只是设备的体积和个体的生理承受力,尽管苹果的眼动适配设计已经升级,部分观众依然存在晕眩、恶心、设备过重等问题。

03 沉浸视频:打开大众大脑的「新场景」

《淹没》的诞生,让 Apple Immersive Video 空间影音格式进入了全球科技和电影人的讨论范畴,苹果公司营销传播副总裁Tor Myhren强调:

这种技术将为全球用户提供下一代体育、纪录片和音乐表演的体验,让用户置身于故事之中,这种深度的沉浸感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苹果还发布了一系列“沉浸视频”计划,包括与 The Weeknd 合作的音乐体验、全新的音乐会系列《Concert for One》以及《Adventure》系列的新集《Ice Dive》等,都将在年底前或明年初陆续推出。

显然,随着苹果的引领,“沉浸视频”正来势汹汹,很可能变为未来趋势,成为打开大众大脑的新场景,即新的终端场景。

具体说,体现在影视行业,于上游,其本身的技术逻辑即可成为悬疑片的故事底色,给予创作者灵感,比如一个讲述科学家用这种技术导致仇人精神错乱的故事;

于中下游,制片流程和宣发手段将多元化,很可能催生出独属于“沉浸视频”的工业制片体系;

于终端,观看场景将被彻底突破,任何地方均可成为“电影院”。

当然,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Apple Immersive Video 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创作门槛过高、过于看重场景、受到设备限制等。

而且依赖 Apple Vision Pro 设备,观众完全与现实世界隔离,缺少了其乐融融的共鸣情绪,这需要技术进一步攻克联机问题。

体现在互联网行业,不出意外,国内的“沉浸视频”厂商会很快跟风,以及爱优腾芒等视频平台将定制专门的频道内容,提升平台在终端的内容竞争力。

体现在其他行业,“沉浸视频”也可以联动多行业生产内容。

比如在数字文旅领域,实现“穿越”历史、让文物“活”起来或者与壁画中的古人共舞,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数字中轴、“山海经”主题沉浸式数字艺术展都是典型案例;

又比如在医疗民生领域,VR 可以老年人治疗阿茨海默症;

再比如在科普教育领域,进入史前空间,“触摸”恐龙已不是梦想。

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在“沉浸视频”势不可挡的未来,期待有更多优质内容进入大众的视野,提升大脑的容量。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麻辣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ii.cc/show/16736.html

(0)
麻辣财经的头像麻辣财经
上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下午8:15
下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下午8:2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