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纺布袋堆成山,平台送的袋子只能装垃圾?

作者:袋子爱好者 撰文:杨一凡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硬壳INK
对老练的都市打工人来说,本地生活平台几乎能用最快速度买到你任何想要的商品。
快节奏生活下,我们早已习惯下班路上用手机下单,然后人和外卖同时抵达家门口的便利。
然而新的烦恼也一并到来。
使用本地生活平台,经常会收到几个免费附赠的无纺布袋子。
它们洁白、崭新、边缘还能隐约看到平整的折痕。
袋子命运通常在取出商品之后,就被扔在角落。
很快印着各种平台Logo的白色袋子堆积小山。
人们也开始对家里源源不断刷新出的无纺布袋感到头疼。
它不如奶茶袋子质量好,也不像纸箱、水瓶可以二次回收。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无纺布袋子,成了比昔日奶茶包装袋更为棘手的存在。
在你我生活平台经济的今天,生鲜超市自带的奶茶袋、冰袋、无纺布袋正在成为一种隐形且被动接收的“额外垃圾”。
这种袋子不能和食物以及液体接触。
通常情况下用这些袋子装干垃圾,带去超市买菜已经算是比较环保的做法。
但袋子的刷新的速度实在太快。
本地生活平台本身就有很高复购率,一个月轻松就能囤出十几个无纺布袋。
有网友搬家发现自己无意间攒了上百个也不算稀奇。
大家开始研究:无纺布袋除了拿来装垃圾,还能干点什么?
年轻消费者会把囤无纺布袋当作一种年轻消费者“血脉觉醒”的标志。
进一步开发出“无纺布收纳学”:
在社交媒体,光是收纳折叠无纺布袋子的方式,都有三种以上。
热心网友分享,医院药房一般并不提供袋子,可以带无纺布袋子去医院开药。
养宠家庭发现无纺布袋子很适合装猫砂。
有人无意发现这种袋子可以塞进包和鞋子里作支撑材料。
也有人意外解锁,可以带几个袋子去音乐节,和外套组成临时地垫。
网友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开发出一次性拖把、简易围裙、简易装洗衣袋等一系列新鲜用法。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种新奇现象:
因为大家普遍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多余的无纺布袋,很多人开始尝试拿去二手平台卖,但几乎没有人会真的购买。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但如果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许会有不同看法。
2020年“史上最严禁塑令”颁布后,无纺布袋开始兴起,逐渐成为塑料袋的新平替。
我们联系到一位无纺布包装袋卖家,据他介绍:
目前平台附赠的无纺布袋子包装多选用PP(聚丙烯),是一种化合物,因为是热熔而非编制而成,所以叫“无纺布”。
自然环境中,这种无纺布袋的降解过程和传统塑料袋一样缓慢。
此外,由于工艺限制,制造无纺布袋可能比制造一个塑料袋消耗的碳排放更多,所以环保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多次循环,多带出门,多多使用。
不同于纸壳和塑料瓶等更常见的商品包装,生活中有能力处理废无纺布的企业少之又少,个人很难找到无纺布袋的回收处。
这使得家里的角落被无纺布袋子塞满,随手打开一个抽屉都可能随机弹出被揉成团的白色袋子。
一方面大家生活中无纺布袋数量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大家消耗袋子的速度终究有限。
无纺布袋子的使用逐渐成为一种现代生活中环保和囤积的新矛盾。
无纺布袋,曾一度被视为环保的替代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无纺布袋都能如人所愿,实现重复利用。
上海市消保委的一份报告揭示,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因无纺布袋质量不佳或外观不美而不愿重复使用,甚至有近三成的人直接将其作为垃圾袋使用,一次后便弃之不用。
有消费者吐槽:“商家免费送的袋子,为什么让我们解决处理的压力?”
但也有商家表示:“如果不提供袋子可能导致平台差评率上涨,商家也变相成为另一种受害者。”
于是,左手囤积无纺布袋子,右手不知道怎么物尽其用,成了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间的左右互搏。
随着大家消费能力增强,电商平台继续快速扩张,未来这个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
上代人的生活理念是埋头囤积,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留下来再说。
而这一代消费者更倾向自己研究更多用法,做出更多探索。
当无纺布袋子成为一种“新式囤积”,大家需要的可能是迎来新的消费觉醒。
Tips:
1、生活中请不要使用无纺布袋子装湿垃圾。
2、长期未使用的无纺布袋子可能产生老化。
本文转载自【硬壳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