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2000亿车企急赴港股!赛力斯狂飙背后,还有三大危机?

访客 2025-05-08 15:00:52 56502
2000亿车企急赴港股!赛力斯狂飙背后,还有三大危机?摘要: 3年多的时间,赛力斯超越理想、长城、长安、蔚来等车企,晋升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众所周知,在A股上市的企业,去港股二次上市...

2000亿车企急赴港股!赛力斯狂飙背后,还有三大危机?

3年多的时间,赛力斯超越理想、长城、长安、蔚来等车企,晋升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众所周知,在A股上市的企业,去港股二次上市就俩目的:拿外面的钱,抢外面的市场。赛力斯的“雄心”能实现吗?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乌彦祖假正经

· ··

近期,赛力斯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国际证券为联席保荐人。如果成功,“A+H”双上市的企业再增加一家。

赛力斯申请书上写道:“我们是全球第4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2024年,赛力斯表现优异,营收同比激增305%达1451.76亿元,净利润由负转正至59亿元,且市值突破2000亿。3年多的时间,赛力斯超越理想、长城、长安、蔚来等车企,晋升中国市值第三大车企。

众所周知,在A股上市的企业,去港股二次上市就俩目的:拿外面的钱,抢外面的市场。

赛力斯的“雄心”能实现吗?

1.

/东风“引路”、华为“护航”,

还要“追赶”比亚迪? /

上市申请书显示,赛力斯是一家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汽车整车为主营业务的实体制造企业。现在已形成汽车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赛力斯以前并不是做新能源车的。1986年成立时做的是弹簧业务,2003年与东风公司建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军汽车工业。2014年又成立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切入纯电动领域,主力车型瑞驰EC系列纯电动商用车、东风风光、东风小康等多个品牌,卖得还不错,不到八年时间销量破百万。

借此“东风”,赛力斯2016年成功登陆A股。

不过,到2019年赛力斯发展乏力,巧了,此时华为正在考虑布局新能源车领域。双方一拍即合,2021年4月正式达成合作,年底就推出了“问界”品牌。

因为这次合作,赛力斯成为“二次投胎成功”的典范,华为不仅有技术,还有渠道,一帮一个不吱声。

在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等技术的加持下,问界各类车型在市面上取得良好口碑。华为5000余家门店的免费渠道资源,更让赛力斯省去百亿级渠道建设成本,实现“轻资产”突围。时不时喊出一句新口号,更是把赛力斯推向光明未来。

以2024年为例,问界品牌一共交付42.69万辆,其中M9以15万辆以上的销量成为50万元级别豪华车销冠,M7则成为20多万元车型的销售主力。

相应的,2022年、2023年赛力斯的营业收入分别人民币340.56亿、357.89亿,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2.21亿、-41.57亿。到了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收1451.76亿元,归母净利润59.46亿元,销售毛利率同比从10.39%飙升至26.1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逾225亿元,同比激增约252%。

国内市场表现良好,自然要去海外“拓展”。最近,问界动作不断,一会儿要跟海外经销商讨论股份分红,一会说已经成功打进埃及市场。港股上市,就成了赛力斯的必选项,而且,已经有相当成功的比亚迪做榜样,赛力斯照着学就行。

2002年,比亚迪在港股二次上市后,一下子就“活泛”起来,海外销量当年上涨30%。尤其是2008年巴菲特老爷子通过港股买入比亚迪股份,公司一下子就成为国际品牌。比亚迪2024年全年汽车销量为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赛力斯在申请书上说,打算募资156亿港币,70%用于研发,20%用于拓展海外市场,这种发展路径,跟当年的比亚迪简直一模一样。

比亚迪从市值不到60亿做到万亿规模,整整用了20年,赛力斯现在市值约2000亿,看起来似乎不需要“煎熬”那么长时间。但事实好像也不乐观,因为2025年赛力斯在国内的销量开始下滑了。

2.

/“断奶”危机+负债率87%,

IPO就能追上新能源同行吗? /

2025年以来,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并不佳,1月销量为17906辆,同比下滑51.39%;2月销量为17841辆,同比下滑41.04%;3月销量18805辆,同比下滑32.19%。整个一季度,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

赛力斯要担心的远不止销量问题,头上还顶着三重压力。

首先,华为不是赛力斯“一人独占”的。

普通消费者知道赛力斯大多通过华为,上面介绍过,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核心技术均由华为提供,甚至连营销都是华为的声量更大。

“依赖”这么多,得给钱吧。据多家媒体报道,赛力斯每售出一辆问界车需向华为支付销售额的10%作为分成,其中2%是技术授权费用、8%是华为渠道营销费用,这样就导致2024年归母净利率(4.1%)远低于特斯拉(约15%)。

即便如此,问界也不是华为的“独子”,还有智界、享界等子品牌,合作方分别是奇瑞、北汽等企业。问界已经不能吃独食,另外两个“孩子”受到的待遇,不比问界差。

其次,财务压力同样是赛力斯面临的严峻考验。目前,企业负债率高达87.38%,应付账款规模达685亿元。汽车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过高的负债水平严重限制了资金运作空间,增加了财务风险,稍有不慎可能会陷入困境。

还有,虽然赛力斯说自己是仅次于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的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但论盈利能力、市场规模,赛力斯还只是“弟弟”。

赛力斯2024年的59亿净利润,在理想汽车80亿面前都不算多,何况光国内车企,前面还有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做净利润排行榜,赛力斯只能归为“其他盈利车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年产量1300万辆,渗透率超过40%,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快速从44%提升到54%。

新能源车竞争进入白热化,赛力斯的M9、M8、M7、M5等车型,哪个都对应多个“竞品”。此外,不说“传统大厂”“造车新势力”等多家企业,光是奇瑞智界、小米等“搅局者”的实力也不容忽视。2025年一季度,赛力斯销量同比下滑46.31%至4.5万辆,说明在竞争白热化阶段,销量是有很大的脆弱性的。

2024年赛力斯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仅2.9%,远低于比亚迪、奇瑞等同行。前段时间,奇瑞也在港股IPO,募资50亿美元,一部分也是用于海外新能源车的建造与营销。

当然,赛力斯也没闲着。创始人张兴海今年提出“2027年新能源车销量破百万”目标。为此,他还提出了三大举措:加大研发、加强渠道与供应链自主化、拓展多车型生态。

正如港股IPO这招,赛力斯的三大举措,其他车企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有几家已经做得很成功了。

新能源车这条赛道,有人是“学霸”,有人起得早,有人既是学霸起得也早......

赛力斯这次港股IPO都不能算是起点, 立马就得以百米速度去追了,别人都“跑出去”很久了。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