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前县城老款阿迪T恤贴上清华logo价格翻倍,抢不到的名校“校服”才是海淀人的真奢侈品?

名校logo,作为一种与香奈儿双C、LV老花比肩的时尚符号,在时尚圈的洪流中数十年如一日屹立不倒。
阿迪达斯在4月宣布和清华大学联名推出多款运动服和运动装备,仅在清华文创店内售卖。
一时间,上了清华的和想上清华的都按捺不住,在上线第一天就把“清华紫”外套抢到售罄。
百年名校清华大学的号召力,从高考、旅游、校园美食,蔓延至时尚圈。
一面被吐槽“太装不穿”,一面闲鱼代购都被“进不去清华校门”的打工人抢断货。
连始祖鸟都得为了满足富人需求把logo藏起来的时候,多少带着点刻意的名校logo们到底谁在穿?
运动时尚界新贵频出,这几年Lululemon和昂跑们成了中产宠儿,你如今提到“阿迪达斯三叶草”好像有点“out”了。
最近你发现阿迪变了,变得高不可攀了:携手清华大学推出联名运动衫。
如果说以往的大学文创衫顶多是棒球外套加短袖T恤,这次联名主打户外装备配套齐全:包含运动外套、冲锋衣、短袖、长袖上衣,还有腰包和双肩包,售价从129到899元不等。
清华logo的展现方式也分为低调款和张扬款:校徽相对直接标上“清华”校名更不易识别;黑色款相对紫色款更低调。
所以追求“不经意名校感”可以买黑色冲锋衣,充分照顾“想穿又怕太装”的伪清华校友们;张扬些则会选长袖运动外套——不仅把清华紫铺满外套,胸前还明晃晃写上了校门同款的“清华”二字。
作为清华的联名文创,虽然对外售卖,但发售量极其有限,只有清华校内的文创店“清华印象”和同名小程序上能购买。
Top级高校粉丝的购买力不容小觑。上线三天后,小程序上只有背包和冲锋衣还有余货,其余全部售空。原本对外称“售完不补”的运动外套,也在学生的反复确认下,改口为“新一批货已经在加紧赶制了”。
闲鱼代购、二手黄牛闻风而动,连一些地方商场的阿迪达斯店员都纷纷po出不知真假的“少量无清华标紫色外套”引流。一套联名外套、长袖加短袖在闲鱼卖家手上开价将近1700元。清华校友光环的含金量体现在真金白银上,阿迪达斯硬是被炒出了始祖鸟高端限量款的架势。
但有人问这套运动衫真值得“非清华人”抢吗?“在觉得值得的人心里它值得。”
看到清华就闭眼冲、好不容易抢到联名的大学生们发现,衣服似乎处处透着敷衍。
最大的问题在于“毫无设计”。时尚品牌联名,总会附带发布一些更新款式,或在细节上注入一些小心思,连奶茶们联名都知道仅仅改变杯子颜色、印logo容易令人感到乏味,偶尔变换杯型也能增添联名的“稀缺感”。
但这次清华联名似乎压根没想到这一点:款式是10年前的基础款运动衫,贴上阿迪和清华的logo就算镀了金。袖子上的三条白杠知道的是阿迪,不知道的以为是你老家的高中校服。
2025年了,阿迪达斯官方店里的外套都知道用“立领”、“仿皮”等等设计元素彰显时尚基因,唯独清华联名的设计让人梦回2012年的县城服装卖场。
“这下真成校服了。”
不过也不能怪阿迪达斯,时尚品牌和大学的联名商品缺乏设计感的问题其实相当普遍:连中产白女最爱的Lululemon在和大学联名后,也因为乏善可陈的设计被学生们抛弃。
在Lululemon宣布与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名后,有校友特地赶去学校文创店里准备“大肆消费”,结果看了一圈门店里有限的款式空手而归,“整个店里全是卖不出去的款,贴上大学标签就好卖了?”甚至连颜色都只有蓝灰白,“全北美最沉闷的Lululemon店面”。
而陈旧的设计,搭配的是比同品牌普通产品更高的溢价。
款式类似的夹克,在阿迪达斯淘宝官方旗舰店内售价最低在320到400元左右,而清华联名款是549和599元。基础款的短袖T恤在官方店铺内卖129元,而清华款则需要269元,涨价幅度达到108%。在清华卖899的黑色冲锋衣,则可以轻松在阿迪官店里找到300到600元之间各个价位的常规款,甚至加绒三合一也只要604元。
唯一让大学生们感到的安慰是,用清华学生卡买可以打九折,“549的外套到手494。”
直到有人指出,小程序上抢打折券,其实449就能买到,“在割大学生韭菜面前,管你是什么学生卡,人人平等”。
学生们也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溢价。清华大学学生筱湖承认,“作为阿迪达斯的外套价格有点虚高,毕竟在折扣店差不多用三分之二的价钱就能买到”。
但买一件阿迪联名的文创运动衫对在校的清华学生们来说,依旧是理所当然的:阿迪达斯有质量保证、“清华紫”的颜色好看还耐脏;尤其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想留一件有学校logo的衣服,作为在这里读过书的纪念”。筱湖还计划之后去看林俊杰演唱会的时候也穿这身外套,“因为林俊杰的应援色刚好也是紫色”。
这次联名又刚好赶在清华114年校庆周,学生们自然更不缺抢购的理由。
不过对于阿迪达斯来说,联名文创只是“顺手”,与清华合作的内核依旧是高校校园运动队赞助。
阿斯达斯和清华的合作从2024年9月就开始了,清华大学校长今年1月还特地去了一趟阿迪达斯的德国总部。
据清华官方消息,此次合作为期三年,根据协议,阿迪达斯将为清华大学多支运动队提供专业装备支持,包括男子女子足球队、男子女子网球队、田径队等。于是除了面向大众销售的文创,阿迪这次还给清华大学街舞团送去了最新款的Z.N.E系列服装,给飞盘社捐赠了专业飞盘鞋。
这次联名看似面向校内,但生活费2000的大学生终究不会是唯一客群。
毕业多年的校友是联名衫不可忽视的用户群体。校友买文创,不是为了穿,而是看中了这件衣服上“不言自明”的符号价值:一面把“想要纪念邮票”当借口,默默在没多大点地方的文创店里买满1000元,比LV配货更干脆;一面将桌上一支笔、脚上的一双袜子都换成清华紫,在职场上超不经意流露清华人的身份。
想要“四舍五入当上清华校友”的还有五道口打工人。比起买一件七八十、拍完照就塞衣柜的“次抛”文创衫,阿迪达斯联名款更适合随时打造“名校青春人设”:出门跑步,穿阿迪也不突兀,别人看你是随意穿上学校统一发的运动T恤出来晨跑的清华大学生,只有你知道背后藏了多少小心机。
但抢清华联名文化衫最积极的,大抵还是清华小学生游学团的家长们。有父母在带孩子参观完清华后,因为被问了太多次“T恤哪里买的”,就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详细分享了“清华文创衫购买攻略”。
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爸妈眼里,联名的是阿迪达斯还是Hellokitty都不重要,“今天穿清华T恤,明天当清华校友”的信念感才是消费的理由。
名校情结是最大的购买力:你以为“大牌引领校园文创”证明了阿迪达斯创新商业策略的成功,再细看,原来“大牌”从来都不是阿迪达斯,而是清华——且必须是清华。
时尚品牌联名名校,成了打工人的新奢侈品。
从白底短袖、棒球服穿到羽绒服,名校们包揽你的一年四季。做工看着像1688工厂同款,绣上学校logo就熠熠生辉,卖你699一件。而你捧着清华的logo,感觉自己多少也带上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顶尖学霸气质。
和奢侈品一样自带稀缺属性,也和奢侈品一样“让人一看就懂了你的圈子”。
就像拉夫劳伦是城市游牧老钱的代名词;MiuMiu象征着叛逆富家千金;穿上LoroPiana就是静奢大女主……名校们的气质也浓缩在一个logo上,成为一种“生活圈层”的暗喻。
在国内,频繁被明星们穿去片场的北京电影学院羽绒服,由于自带的高颜值氛围感,从“艺考生必备”成了最容易彰显你的冬季时尚品味的“大面积单品”,甚至被写进“男明星穿搭参考手册”。
时尚完成度和“抗冻”程度成正比:讲究性价比的打工人也看中了这款羽绒服的扎实和“从不偷工减料”,“北京零下十多度的冬天里面穿一层打歌服就能出门拍戏,可见有多保暖。”
时尚圈里高频出现的logo当属耶鲁大学。作为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只需要一个校名,你就能从中读出“常青藤出身”、“隐秘老钱感”、“伪波西米亚复古风”和“精致高干风”等等复杂的时尚元素。
2020年,韩国沃兹公司拿下了耶鲁大学授权协议,推出耶鲁同名的服装品牌YALE,不到一年就在韩国卖出100亿韩元。于是你会在韩国见到满大街突然出现的“耶鲁校友”,从头到脚都标着YALE的大字,生怕别人看不出来自己和耶鲁的深厚渊源。
沃兹总结出四类会穿YALE衣服的人:(1)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公园遛狗的林妮 ;(2)会热情组织初创公司的会议的鲍尔;(3)生活学习两平衡,每天晚上7点一边健身一边阅读的安迪;(4)双商高人缘好,周五晚上要去参加豪华派对的杰克逊。
“当你看到YALE的产品时,你会联想到‘这样(过着如上四种生活方式)的人会穿吧’,你还会因此感觉开心。”负责YALE营销的金敏洙在采访中说。
名校logo的“圈层”属性在校友带货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雷军穿武汉大学羽绒服现身在小米工厂的参观活动之后,这个被雷军称赞为“跟大学生同款感觉瞬间变年轻”的羽绒服,成了雷军的梦男梦女们争相追逐的“爱豆同款”。
上至45岁体制内高管精英、下至即将高考的18岁高中生,你都能在这款羽绒服上找到理想的模样——你穿的不仅是一身659元的白鸭绒羽绒服外套,而是“两年修完四年学分”和“28岁坐上总裁位”的国民企业家气质。
当然,也不都是正面带货。
巴塔哥尼亚的哈佛商学院联名款灰抓绒,由于太常出现在美国金融男士们的Dating App首页图,摇身成为“华尔街金融男”统一刻板印象穿搭。但凡见到同款马甲,你就知道对方下一句话是问你要不要听听他对当前全球对冲基金市场的见解。
最近的现象级美剧《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里,主角Ratliff——一名杜克大学毕业的商务精英,恨不得把写着“DUKE”校名的t恤焊在身上。剧里他因为参与一桩金融灰色交易被警方调查,绝望之下偷了一把手枪企图自杀,举枪的时候依然穿着那件杜克T恤。
因为角色“涉嫌抹黑”,吓得杜克大学紧急发布声明抗议校友负面描写。
名校对logo的“名誉”极为看中,logo给名校带来的除了荣耀还有实打实的财富:品牌们扎堆和大学搞联名、入驻名校文创店。积极和品牌联名的同时,名校文创越来越贵、花样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高校文创产品开发,除了自主开发外,很大一部分都通过合作开发和授权经营实现。高校从中获得产品销售收入、版权授权收入、推广活动收入等。
据《环球网》报道,一些品牌影响力较强、文创产品开发较早、产品体系较为完善的高校,文创产品的年收入可能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
到底谁在撑起这千万销售额?
一方面,名校校友对于投资母校这件事的巨大热情,甚至延伸出“校友经济”——买文创也是其中一环。
名校logo确实是一种身份标记,筱湖说。但这种标记也不总是“尴尬”的。比如她在日本旅行时带了一件清华文化衫,在公交车上一个中国留学生认出了她身上的校徽,两个人就自然地从学校开始聊了起来。以后如果真有人因为她穿的衣服问她,是不是在清华读过书,她也会大方点头承认,是的,你也是吗?
校友网络对于学校资源的依赖和保持联络的客观需要,让承载了身份认同的校园文创产品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投资”。
另一方面,许多名校在大众的默认下逐渐向“时尚符号”演进:YALE、DUKE、HARVARD总能不经意出现在你的“美式复古学院风”棒球衫上。清北人复的logo未来变成“新中式民国学院风”的一环也指日可待——毕竟人大去年都开始卖自己的马面裙了。
但真把名校当时尚单品,你又发现处处受限:不仅“非校友能不能穿”和“为什么要穿”的疑问不断,对于校友来说,“穿的场合”也很重要。
不少清北的毕业生们表示,自己从不会穿着带学校logo的文化衫去职场,“一旦说自己是清北的,只要被抓住一个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清北的就这水平啊’。”
毕竟有“名校logo羞耻症”的人似乎不在少数:普通打工人怕“没有学生证撑不起来”;真·名校人则苦恼“太高调被人问东问西”。
你担心名校logo只是一种“光环”,但转念一想,“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编辑|橘总
作者|肘子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小红书@DRMAOO
参考资料:
环球网,《文创产品与校园文化碰撞出圈 高校文创有“颜值”更有“情怀”》,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