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我是刑警》好在哪里?

访客 2024-12-12 14:16:37 25950
《我是刑警》好在哪里?摘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重案六组》”,《我是刑警》成就了这句话。临近年末,《我是刑警》以近几年不太常见的重案实录刑侦类型,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重案六组》”,《我是刑警》成就了这句话。

《我是刑警》好在哪里?

临近年末,《我是刑警》以近几年不太常见的重案实录刑侦类型,再度搅动剧集大盘,爱奇艺站内热度强势破万之外,云合市占率以超30%份额连续霸榜。

案件原型科普、每个案件精彩程度和叙事节奏争论、演员演绎准确程度和剧中细节剖析、剧集创作风格讨论等多种声音遍布各个社交媒体。

一个剧名如此“朴素”的刑侦剧,凭啥能获得如此热度?

足够“老牌感”或许是个直接答案。

当网生概念搅动悬疑、刑侦类型,高概念、强设定变成了创作主轴,镜头语言和美学设计不断升级,与此同时,漫长追凶路、历史陈案重新掀底、大小案件合集、尺度化边境作案等大同小异选题你方唱罢我登场,观众很长时间内找不到追看刑侦剧的原始动力,而《我是刑警》则用纯粹、粗粝的纪实风格拨开了市场上的“乱花迷人眼”,让人一秒想起了当年守着电视看传统刑侦剧时的“惊心动魄”。

用“纪实”迎战“精修”,《我是刑警》很有胆量,另外,它还有一个“反骨”,该剧没有全都是重案迭生,一个大案之后就选择“慢下来”,而这又在挑战观众的快节奏阈值,关于《我是刑警》胆量背后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01 用“传统”颠覆预期

如果说悬疑剧、刑侦剧看点之一是预期与预期违背的博弈,那么,《我是刑警》确实做到了预期违背。

一上来,主人公秦川从警路上的启蒙者、大山子派出所副所长高建设突然遇害、配枪被抢,这一案子四年未破,按照常见刑侦剧故事发展推理,本以为这个案件将贯穿整部剧,结果第一个“西山矿大案”就将高建设遇害真相大白天下。

第一集出现的、与秦川多年好友并肩破案的叶茂生,本以为会成为秦川的左膀右臂,二人一起共破大案,结果刚开启第二个案件,他就在抓捕罪犯过程中受伤去世。而出现在演员表第二位的富大龙,按照常见的推理剧剧集逻辑,应该是个大反派了吧,可谁知海报上人家明晃晃地穿了身警服,可也正是这位演员表排在第二位的演员,在一部38集的电视剧中,播至29集仍没有出场,在第30集预告中,才完成初亮相。

在打破刑侦剧常见创作和观众对于剧情的预期管理上,《我是刑警》做到了反套路,用“胆量”给到了观众新鲜感。

而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我是刑警》的一个创新之处,它给到群像塑造以新的尝试。

比起国产剧以一个破案小团体刻画整个行业形象不同,《我是刑警》更像是采用了“人海战术”,以秦川串联整个故事,以人数堆砌了整个刑侦一线的真实状态和行业生态。

在《我是刑警》中,既有秦川这样孜孜不倦、总领全局提出思路的“指挥官”,有武英徳、曹忠恕这样在一个专业领域深耕,能在细枝末节处找到关键和突破口的专家、传奇;但更多的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警察,他们在大雪中挨家挨户排查、在电脑前没日没夜的查询监控、在山上的废墟中一寸一寸地掘地三尺……大量的演员出现,让不少观众发出了“脸盲”“记不清演员、角色”的声音,但当镜头对准这些努力找到线索、抓到真凶,在破案后激动、释怀的一张张面孔时,谁又能说这不是群像的成功塑造和群像的魅力、力量呢。

《我是刑警》剧如其名,通过具体的角色和群体的刻画,完成了一次对刑警群体呈现的全新落地。

人物总要存在于故事。

《我是刑警》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采用偏纪实的风格和叙事方式,将几个案件串联,以时间为轴展现刑警的传承,而其中也不乏对于刑侦各环节的科普和展现。

随着更新,观众们纷纷开始深扒、科普剧中案件的原型,于是“还原”、“尺度大”成了关于剧中案件讨论的两个关键词。

网友们纷纷找出关于几个案件原型当时的报道,与剧中情节、画面做对比,发现剧中几个案件在嫌疑人画像、抓捕现场等细节上,都堪称还原。剧中专家组去到当地与当地警方一起办案时,各部门相互之间职责的重叠和不配合、工作不容易落地等情节,与残忍的案件一起,构成了《我是刑警》的“尺度”。

与此同时,从挨家挨户走路去走访,到心测辅助案件侦破,建立信息中心、利用大数据帮助破案,再到电诈犯罪数量增加,《我是刑警》记录了刑侦技术的演变和犯罪形式的变化。

从这些角度来看,《我是刑警》更像是一部影视化的刑侦发展史,而这样纪实、硬朗的风格,也确实是当下悬疑、刑侦剧不常看到的叙事方式。

这就是《我是刑警》的胆量所在,它不惧“老派刑侦剧”风格是否过时,也没有单单只停留在彻底“老派”化,创新元素仍在细节中不断滋长、制造惊喜,《我是刑警》完全超出预期。

02 实录式刑侦剧的“罪与罚”

然而,纪实、记录风格,为《我是刑警》带来了一些质疑。

七集过罢,“西山矿大案”破获,秦川来到预审科,《我是刑警》进入下一篇章,争议声也随之出现。

“第一个案子满分,后面……”、“只能看前六集,后面就开始水剧情了”等评论声随着第二案的播出开始出现,随着更新,“无聊”的评论声也开始出现。

甚至有不少网友晒出了《我是刑警》的几个案件选择,表示自己期待的也只有“西山矿大案”、“张克寒案”和富大龙登场的几个大案。

仔细来看,《我是刑警》在案件选择和安排上,是有详略选择和功能分配的,且它将对于环节、技术的科普安排在了案件行进中。

比如对于预审科的介绍和办案思路的改变,经由叶茂生牺牲案件和郭凤英诈骗案展现出来,心理测试和大数据对于破案的辅助,也分别由一男一女被枪杀案和谋杀女友案带至台前,甚至还在剧中来了一波传统刑侦与新技术碰撞下,警察们如何应对变化的讨论。

换句话说,在反映、记录重案和表现刑侦发展史这件事上,《我是刑警》是想做到以故事和影视化完成某种程度的生动、不生硬的。但一个问题在于,当观众们被开篇真实、大尺度的案件吸引而来,观看了6集快节奏、高能的刑侦剧之后,有多少人能一直留存去看一部影视化的刑侦史呢?

而且,《我是刑警》面临的是观众喜好和观剧偏好的改变。《我是刑警》2021年9月开机,2022年1月杀青,2024年11月上线。在这近三年时间里,短剧以爽、高能的叙事节奏攫取着观众注意,类似节奏、元素也越来越多入侵长剧集,观众们需要的是不断有高能剧情点出现,才能在纷杂的娱乐内容中,突围而出吸引观众注意。

即便一味的快、爽并不是好的事情,好的剧集应该根据故事发展有适合自己的叙事节奏。但这就又回到上述所说,当《我是刑警》采用纪实、偏记录的风格和叙事方式,那么,它需要更进一步的是解决自己38集体量承载下,能够时不时给到观众刺激点,也要找到与纪录片叙事的区别。这或许也是《我是刑警》豆瓣未能达到8分的原因之一。

总结来看,《我是刑警》是敢的。这种“敢”的胆量,不仅体现在它对于案件的还原,也体现在细枝末节处对于刑警发展的呈现,包括对于警魂力量的刻画,也有对于地域、权力、职责等纠缠的反映,这些是大部分刑侦剧并未涉及的领域和内容。

同时,不论是2021年的拍摄时期,还是播出的当下,它都在挑战甚至试图引领一种类型创作和审美。

如上述所说,硬核、“老派刑侦剧”的创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常见,在不少观众总是怀念起《案发现场》《重案六组》等传统刑侦剧之下,《我是刑警》给到了这一类型和风格的内容补充。在短剧冲击着观众的当下,《我是刑警》也是对当下观众观剧习惯的一个挑战——也许你总要沉下心来,去看看那些刑警与嫌疑人的斗智斗勇;去体验在剧集十几集“看视频、找线索”的故事背后,是漫长的八年追凶……

《重案六组1》剧照

剧集市场不能忽略《我是刑警》带来的胆量风暴,虽然它没有如同一周期创作的《狂飙》那般走向全民,但是该剧背后仍彰显出长视频不断突破自我的野心与不断挑战观众审美阈值的勇气,而这份野心与勇气,才是长视频冲破云层所需要的丰满羽翼。

愿长视频的下一部《我是刑警》,不要让观众等待太久。

*:not([class*="icon"]):not([class*="fa"]):not([class*="logo"]):not([class*="mi"]):not([class*="code"]):not(i){font-family:PingFang SC,Arial,"Material Icons Extended",stonefont,iknow-qb_share_icons,review-iconfont,mui-act-font,fontAwesome,tm-detail-font,office365icons,MWF-MDL2,global-iconfont,"Bowtie" !important;}[class*="code"]{font-family: Consolas !important}
阅读
分享